三林花布「包」好看
三林花布「包」好看
陳珮容 2013/06/01
走進一條細長的小徑,是龍潭鄉寂靜的一隅,老人修剪著花草,幾隻小狗躺在路旁,不時用腳抓著身軀,慵懶地享受著整個下午;再往前走,迎面而來的是「龍潭鄉三林社區發展協會」這幾個字,看似平凡無奇,但裡頭卻藏著無限的特色及客家文化。
這個組織的雛形,起初是由一群參加早起會,練習元極舞的社區媽媽所建立,由於組織的人數漸漸增加,因此在民國九十年成立了三林社區發展協會。但理事長魏榮貴認為光是倚靠政府的補助,實在太辛苦了,因此他想提倡一個產業來支持協會的經費。由於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不斷在提倡客家花布,又因為社區媽媽們多半在年輕時學過裁縫,所以都有一身的好手藝,於是配合「多元就業方案」,規劃以花布包作為社區的特色產業。
搭配需求製成的零錢包及便當袋,結合流行時尚所做成的高雅手提包。(三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現代設計 日本風融入客家特色
除了讓花布穿在身上,社區媽媽開始發想如何讓花布和生活有其他的結合,最後他們以實用的包包,開啟了社區最重要的特色產業,並建立了「三角林生活工坊」。她們自行創作並設計款式,但是隨著年紀漸漸增長、視力的退化,不再能勝任花布包的製作工作,因此漸漸將這項技藝傳承給下一代較年輕的社區媽媽,她們則轉而投入其它的社區服務。
為了讓三林社區的花布製作更加精緻,協會也邀請了鍾滿媚來指導及教學。鐘滿媚是商科出身,畢業之後曾做過房地產以及鄉民代表的工作;退休之後,她因為興趣所以特別去學習服裝設計,還拿到了日本手工藝普及協會指導員的認證。由於她學過設計,所以善於顏色的搭配以及能夠融合時尚潮流,且能將日本的風格和客家特色結合,因此工作坊的花布包風格越來越多變且創新。
志工媽媽金吳雪珠以及李楨英表示,會投入花布包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年紀漸長,所以有很多閒置的時間來工作坊製作花布包,不但可以打發時間,還可以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重拾最熟悉的裁縫,一同為社區的總體營造努力,因此做得很開心。
魏榮貴也表示,雖然這個產業目前要幫助失業的人口有些困難,但卻可以為社區帶來一份收入,讓協會有足夠的經費去做更多活動,給居民更多福祉,最重要的是能凝聚社區意識、聯絡居民之間的感情,以及給閒置人口和社區住民一個努力的目標。
多份收入 凝聚社區意識辦活動
花布包目前寄賣的地點都是由魏榮貴負責去找,通常都是在遊客眾多的觀光景點寄賣,之前的成效還不錯,但受到景氣不好,以及中國大陸的大量生產所影響,銷售上漸漸地遭遇一些瓶頸,雖然架設網站增加通路,但是由於知名度不高,所以和寄賣的成效相比較不明顯。為了讓花布包讓更多人知道,協會希望能招募到更多的志工來投入這個行列,如果人數能愈來愈多,就能讓更多閒置的人力有收入,且能讓社區這個產業更加發揚光大。
油桐花象徵著客家精神,所以協會特別重視每年桐花季的活動。每年的五月,桐花季會在社區中的三元宮前舉辦,其中有許多活動,像是社區媽媽的舞蹈表演、品嘗客家美食的活動、以及做藍染的體驗等,讓觀光的遊客體驗傳統客家文化。活動期間社區的志工們會穿著花布的衣服,並擺攤販售以客家花布為設計主軸的包包、手機套等。
在重要節日時,也常有一系列的活動,像是端午節時,有包客家粽的研習活動;中秋節時,也有親手製作月餅送給親朋好友的時間。另外,也會在客家文化館裡舉辦眾多活動,包括歷史古蹟的簡介、客家社團的介紹、老街和聚落的調查等,還會邀請藝文團體來表演,增添生活上的趣味,並增進居民的文化素養。
沿著自行車步道騎,可以欣賞一旁的茶園及體驗三林社區的客家風情。(三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有機種菜 供餐老人還能自己吃
除了最具特色的花布包,另外還有「長青種菜樂」的活動,平時由社區長輩們種植蔬果,藉以活動筋骨;栽植之蔬果除自行食用,也能作為用餐服務的主要食材,期望能自給自足,減少社會負擔。
因有機菜園離社區較遠,照顧不易,前一陣子,志工們對此有些意興闌珊,所以魏榮貴提出了「提供三排土地使用」的方法來改善,給有意願耕種者一些獎勵,三排菜園的收成除供餐給老人,部分可自用。方案一出,立刻引起了廣大的迴響,因此大家紛紛投入耕種。
三林社區的另一項特色是自然湧泉,魏榮貴構思著將它用來製作豆花、冰棒、或是其它料理,讓它結合一些食物,成為另一項特色產業;另外,他也想在社區中的有機菜園進行農業再生,像是興建綠建築、餐廳,並結合自行車步道的路線,將古蹟以及一些特殊的景點規劃進去,也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活動。這能具體提升整個社區的經濟發展,讓閒置的人力有另一份收入,並活絡社區的活力。
對於客家文化保存的這個部分,除了已經成立的客家民謠班,魏榮貴表示他將會成立讀經班,讓社區居民一同享受音樂以及朗讀的喜悅,並讓客家文化得以包存及傳承。
「三林」並非是遺世獨立的山林,他們為客家花布注入新血,讓傳統客家以全新的面貌、現代的風格重新出現在大家面前,希望以在地的人文特色,為每一件商品注入滿溢的「好客」的人情味。象徵客家精神的桐花,在花布上翩翩起舞,鮮豔的色彩、明顯的輪廓,舞出特有的復古美,傳承客家固有文化。
三林社區(桃園縣龍潭鄉)
三林社區約有一萬多人,其中以客家人為最大宗,民國九十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並配合多元就業方案,設立「三角林生活工坊」,生產客家花布包,研發手工植物染等相關製品,不僅善用社區媽媽們的好手藝,也讓閒置人口有所發揮,並建立起三林社區的強烈特色。
![]() |
記者 陳珮容
嗨,我是陳珮容 有時候很吵,但偶爾又會躲進自己的小宇宙 可以很果決,卻也常莫名地優柔寡斷 對未來有很多期待和想像,希望我可以真正地勇往直前 期待生活像藍色一樣簡單自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