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允媛 勤勞守時敬業 以身作則
鍾允媛 勤勞守時敬業 以身作則
陳祐元 2010/05/27
「我跟爺爺都沒有聽過也沒喝過美濃擂茶。」從小出生於美濃的鍾允媛,父母親分別是美濃與新竹客家人,不過,鍾允媛只會講美濃的客家話。小時候跟大家庭一起住在三合院,爺爺奶奶皆以務農為生,特別了解種田的辛苦,所以希望自己的兒子及孫子將來可以考公職,這是美濃老一輩人的普遍價值觀,也是美濃地區碩博士生眾多的原因。
鍾允媛提到小時候家中主要從事農業工作,稻米、菸草皆隨著季節耕作,在她印象中,總會同其他小朋友一起在菸樓或菸葉田裡玩捉逃藏,當菸葉收成時,鐘允媛也會幫忙烘烤,烘烤完後再以大葉或小葉來區分菸草品質。民國66到76年之間,由於公賣局的價格保證及勞動人手間的配合等優點,讓菸草成了美濃鎮冬季最主要的間作植物,幾乎家家戶戶都靠菸草為經濟來源。
菸葉停產 美濃人口嚴重外移
但是自民國70年開始,台灣菸葉外銷量漸漸走下坡,民國76年政府開放洋菸進口,國產菸製品受到重大打擊,菸葉種植也因此受到影響,鍾允媛家開始改種稻米跟毛豆,但這兩項農作的收益並不多;後來隨著政府推動美濃觀光業發展,花卉種植逐漸受到重視,花農也獲得補助機會,鍾允媛說她的爺爺本來也要改種花卉,只是因為補助款項有地區限制,她家位在靠近旗山的地方而非美濃市區,即使種花也無法獲得補助,所以便作罷。菸葉的停產間接造成人口外移更嚴重,鍾允媛表示每個客家男孩子都會獲分土地,不過因為家鄉生活不易,很多人都選擇賣掉田讓建商去蓋房子,這也促成美濃日後的變化。
鍾允媛提到,對客家人來說,最重要的節日就是春節,因為美濃地區較傳統,平時各家父母會依照兒子回家的頻率比較誰家兒子孝順。春節的時候,傳統上會要求全部的兒子都要回家過年,女兒則不一定;過年是全家族一起吃客家菜,著名的美濃板條總會出現在圓桌上,另一道可以跟粄條相提並論的菜餚就是小封 (悶煮豬肉) 。鍾允媛覺得這道魯肉的味道特別香,也足以成為客家菜的代表。另一個重要節日是清明節,不過客家人跟閩南人的時間並不相同,客家人通常會在清明節前一、兩個禮拜擇日掃墓,而且幾乎是整個氏族的人都會參與,甚至來自台東、台北的遠房也會特地回到家鄉幫忙,很多親戚鍾允媛其實並不認識,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傳統也沒那麼講究了。
認真教育每個學子,是鍾允媛報持的一貫精神。(攝影/陳祐元)
客家節日 有些只是炒作觀光
現在常聽到很多關於客家的節日,鍾允媛覺得這些節日有些純粹是為了觀光,實際效果沒有那麼大,也無法讓人真正了解客家文化,甚至可能把傳統的節慶商業化。美濃最有名的客家物品就是油紙傘,可是現在似乎沒有那麼流行了,大眾漸漸把目光放到花海或食物上,她驚訝地表示,在美濃尚未發展觀光時,她從來都沒聽過擂茶這種東西,更不知道這是美濃的代表,由此可知,某些商品本來並非美濃當地土產,只是因為後來逐漸走向商業化,為了吸引觀光客才把擂茶轉名為「美濃擂茶」。在美濃街上有許多招牌寫著「客家粄條」、「美濃粄條」,每間餐館都似門庭若市、生意興隆,但鍾允媛說只有假日才會有較多遊客光顧,平日只能賣給美濃當地人,多數的人都寧願買回家自己煮。
年輕時候的鍾允媛,背景是家中的菸葉田。(提供/鍾允媛)
最重要的事 教孩子講客家話
在國語當道的社會上,客語跟閩南語都會被壓抑,鍾允媛在六歲的時候已經到高雄市唸書,當時同學幾乎都講國語或閩南語,有一次老師要考台語名曲 《望春風》可是她完全不會講閩南語,但在當時大環境及同儕的壓力下一讓她只好硬著頭皮唱,唱得亂七八糟的,最後是有同學跟老師說她是客家人,老師才讓她唱別的歌。
在高中的時候鍾允媛比較熱血,當時差不多正值美濃反水庫的時候,她在書上看到關於反水庫的評論,不過她當時就觀察出父母跟她對於蓋水庫的看法,基本上美濃人都是反水庫的,不過老一輩的人態度比較消極,雖然他們不願意蓋,可是卻認為最後政府一定會強制執行工程;但是年輕一輩的客家人極力爭取,絕不妥協,最後政府答應不蓋水庫了,這看出經歷戒嚴時期,兩代人對於事物上的處理方式巳有很大的改變。
每個種族多少都會有對自己文化的驕傲,鍾允媛說她父母就有客家人的優越感,會認為客家文化比閩南文化好,當在ㄅㄆㄇㄈ的時候,他們會說客家人發的音比較好聽,會認為漢人有些發音跟客家話差很多,而且客家的東西比閩南人好,而鍾允媛認為客家跟閩南跟國語相比都是弱勢,兩者的文化各自有好有壤,不能一味地認為自己的文化最好。對於客家文化該怎麼保存,鍾允媛認為除了教客家話以外,實在沒有別的辦法,她的祖父母不會講國語,這是為什麼她的客家話仍然講得不錯的原因,然而每一代的客語都漸漸在流失,很多祖父母會的諺語或俗諺,到她父母親時就已經流失了,而她父母跟她說的客家話又少了一點,隨著一代傳一代,客家話較不常講的東西都會漸漸消失。
鍾允媛認為如果不是一代傳一代很專業地教授客家話,要保存客家文化是很困難的。鍾允媛也覺得現在有些客家節日是為了吸引觀光客,其實實際效果沒有那麼大,有一些東西客家人覺得稀鬆平常,後來為了觀光,讓許多東西躍然變成客家的文化代表,這間接造成後代客家人的困擾,就像鍾允媛說從沒聽過美濃擂茶一樣,因為後代可能會把目光集中在媒體所謂的客家文物上,而忘記客家文化的本質。最後鍾允媛認為首要工作仍然是客家人要教自己孩子客家話,如果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會講客家話, 那客家文化注定會變成歷史脈絡上的一撇,就像一縷輕煙般消散 。
客家人勤儉、守時的精神,在鍾允媛身上可以完全展露。客家人很遵守跟別人約定好的時間,一定不會遲到,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受到外面的影響,有些客家人也漸漸不守時了,儘管已在大都市裡住了一段日子,鍾允媛仍舊堅守守時的原則,每天都比學生早到學校,準時上課;至於勤勞的精神,鍾允媛希望可以讓它成為普遍的價值,所以對學生的掃地工作要求格外嚴格,她認為將地掃乾淨不僅是一項責任,也是對事情態度的展現,而態度在未來社會上是很重要的精神展現,所以從現在就要開始訓練,老師是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關鍵,鍾允媛把客家精神融入在教學及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有身教也有言教的功用。
身為客家人,鍾允媛以其精神落實在自己的職業上面,認真敬業的態度,在教育界帶起身為客家人的特色:勤勞與守時。鍾允媛不只要求自己,更把深植於她心中的觀念及精神,傳達給每一個人。
伴隨著教書的熱忱,鍾允媛認真地批改著每一份作業。(攝影/陳祐元)
![]() |
記者 陳祐元
我喜歡攝影跟拍片:) 而且不管課業重不重 都希望可以把歡樂帶給身邊的所有人~ 希望大三可以越變越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