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黃千洳 從自身做起「保有」客家文化

黃千洳 從自身做起「保有」客家文化

楊依靜  2010/05/27

    「我覺得現代社會可以不必再去強調族群的問題了。」語出現職金融業獨立顧問——黃千洳之口。家住桃園中壢的客家人,作為單親媽媽的她,憑著自己的努力與勇於突破傳統的精神,走出自己的一片天。身為客家女性,在客家傳統觀念對於婦女的侷限下,黃千洳最後選擇成為單親媽媽,當然這過程中必然會遭受別人的指指點點,但她說:「我有足夠的自信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談到兒時遊戲的回憶,黃千洳興高采烈的說著。(攝影/張莉雯)

母兼父職  不要孩子做井底蛙

    育有一男一女,黃千洳不得不承認男人有他們自己思考的廣度及寬度,女人也一定會有些盲點,但當自己一個人擔起養育子女的責任時,就必須同時兼備男人的思考模式與女人的堅強,而且家庭經濟收入來源也必須靠自己一個人承擔,原本兩個人分擔的工作頓時全都攪在一個人身上,但她卻無怨無悔的熬了過來。黃千洳說,因為自己是女生,所以教育女兒的時候可以以正常的關係互動,做些靜態的活動,但是在教育兒子方面,她認為男生應有陽剛的個性、多從事戶外活動,但她能力有限,無法兼顧到這些一地方;而管教小孩時,得時而扮黑臉,時而扮白臉,既要有母親應有的慈祥,又要具備父親教訓的威嚴,在這兩方面的取捨是最大的難題。

    為自己兒女塑造了單親家庭的環境,難免會擔心兒女的想法,以及社會是否會給他們壓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長時間去克服的。但黃千洳觀念開放,她希望她的孩子可以出外拓展新視野,只要經濟狀況許可之下,鼓勵他們出國深造,不要只是待在台灣做個井底之蛙,應突破傳統客家精神勇於嘗試,才能有更精采的人生體驗,看到兩個孩子都已經上了大學獨立生活,黃千洳說:「我一點都不後悔我當初所做的這項決定!」

從事保險  步步攀登到高峰

    身為客家人,卻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的黃千洳,從小在客家傳統三合院環境下成長,在她的認知裡認為客家人是一種故步自封、堅持己見、保守而不敢勇於突破傳統的種族,對於客家大男人主義對女性賦予的約束,例如男主外女主內以及客家女子就該任勞任怨的觀念,她感到不以為意,只是受到儒家倫理的規範,不得不與當時的環境條件妥協。她說客家女性從小就得學會做家事、燒菜煮飯,甚至還要幫忙農事,平常婦女還會到溪邊洗衣服,而那時就是她們聊天交流的時間。

    在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下,原本想從事教育、文化,甚至想過著軍旅生活、參加政戰的黃千洳,在傳統社會期待女生應該從商的觀念下,轉而攻讀專科的銀行保險系,她表示:「在那年代,女生可以讀到專科就該偷笑了。」在黃千洳進入社會之後,從事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險業,她說道:「從事保險這行業可說是誤打誤撞。」當時,她在短短三個月內就有三個親友相繼逝世,那時經濟狀況頓時發生困難,她才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以前的人都認為保險是一種騙人的行業,更別提要買保險了,所以她決定要從事保險這行業,預防自己再次失去親友卻又只能處在孤立無援的窘境。剛開始,拉保險都會從親戚朋友這邊開始推銷,以至於大家看到她都會躲得遠遠的,但在她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如今當上了獨立顧問這個職位。

    「請問妳對於本身為客家人的看法是什麼呢?」聽完問題後,黃千洳不假思索地馬上回答,她說身為客家人最光榮的地方,應該就是客家族群的儉樸吧!所以客家有名的醃漬品就是因為農產過剩,不想浪費而用醃漬法保存下來的;而客家人的行事作風則趨於保守,做事小心謹慎,在踏出第一步之前一定會經過沙盤推演,沒有把握的仗是不打的,但也就是因為這樣而缺乏突破傳統的創造力;她還提到,客家人是非常團結、民族意識很強的族群,平常雖然看不出來,但一有婚喪喜慶,一定是整個村莊都會一起幫忙。


黃千洳平日出遊體驗草堆,休閒的農村生活。(提供/黃千洳)

族群團結      逢年過節最熱鬧

    「客家人的過年可是非常地隆重和熱鬧!」黃千洳邊說邊帶著驕傲的神情 一一解釋。在除夕那天,村莊的人會一起做粿拜天公,還會有舞龍舞獅的表演,而除夕夜的圓圓飯是相當重要的重頭戲,一定要一整個大家族都圍在一起吃飯象徵團圓;過年期間,客家人會連續三天不熄燈,祈求一年的平安,在祭祀的時候也會全村動員宰殺牲畜等等,不造成食材的浪費;初二回娘家也是客家人非常重視的,當天回娘家的女兒一定要攜帶象徵大吉大利的雞腿、兩瓶酒、一包橘子及一包糖果當作伴手禮,而客家人也很重視回禮的禮節,雖然平常生活節儉,但是愛好面子的客家人一定會準備最好的酒菜招待客人,黃千洳隱藏不住興奮地說:「小時候最喜歡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了!」

    黃千洳還更進一步介紹到其他節日,例如清明節,客家人就會準備牲禮、發糕及水煮蛋去祖先的墳前祭拜,並且規定出嫁的女兒不能回來祭祖,因為他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她們應該留在夫家祭拜夫家的祖先。農曆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客家的義民廟會有「賽神豬」的活動,而最大最重的神豬就會拿來祭拜與宰殺,而這些豬肉就會分給全村莊的人,一起祈求全村的平安。農曆八月稻米收割的時候,客家人會有平安祭,就像阿美族的豐年祭一樣祭拜天神,感謝這一年的豐收。中秋節時,客家人會在三合院的廣場準備月餅、洗臉水、粉餅及梳子祭拜月神,之後就會在廣場上泡茶聊天,吃著月餅賞月,大人們還會玩四色牌,小孩則在一旁追逐遊戲,說道此處,黃千洳有些感嘆道:「這些愜意的農村生活在你們這一輩已經體驗不到了!」


照片裡看起來酷勁十足的黃千洳,反映出她堅強的一面。(提供/黃千洳)

八音優美    薩克斯風也難比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颱風假了!」黃千洳開心地說著。颱風假時,小孩就可以不用幫忙農事,可以在家裡玩辦家家酒,在颱風過後,則可以去竹林裡找斷掉的竹子,把最嫩的地方切下來,就可以加一盤名叫「竹筍炒肉絲」的菜,說到這,黃千湖不禁開玩笑地說:「這裡的『竹筍炒肉絲』不是要打小孩的意思喔!」斷掉的竹子不僅可以加菜,小孩們還會把它做成類似響板的玩具,相互較勁。

    除了平常大家熟知的客家小炒及薑絲炒大腸外,黃千洳說:「其實客家還有很多值得推廣的東西。」她舉例像客家麻糬、紅龜粿、蜜餞、紅糟、福菜、蘿蔔乾......等等,以及客家藝術作品,例如染布、藍衫......等等,還有很多客家歌謠,尤其她還興致勃勃地提到:「客家北管的八音非常好聽,連薩克斯風也沒辦法跟它比,要是沒有客家情感是不可能吹出好聽的旋律的!」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黃千洳強調八音是真正屬於客家的文化資產,絕對不可以讓它失傳,應予以保留。

    對於客家人應該為客家文化做些什麼,黃千洳提出了她獨到的見解,雖然她的內在是客家人,但外在方面她並不會刻意去討論族群的問題,她認為台灣社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不用再去強調自己是什麼族群,大家應該要和平共處;而且她並不認同政府或一些組織所提倡的大方針,甚至認為政府「保護」客家文化的說法應糾正成「保有」客家文化,她覺得客家人應該先做好自己,從己身做起,再擴展至家庭甚至整個社會,藉由這種點、線、面的模式強化客家意識,而非只是光說不練的廣泛政策,才能真正達到文化共用、全民思考的目標。

記者 楊依靜
我是Blue 但是不憂鬱,因為我在傳科很開心。 跟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好:) 你好,請多指教=w=
記者 楊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