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蓉 推廣讀經 以古聖賢為師
陳碧蓉 推廣讀經 以古聖賢為師
江琬婷 2010/05/27
夜晚的小學燈火通明,不時傳出整齊的朗誦聲。小小的座位上,每個小朋友都聚精會神的一個字、一個字的跟著念。走到另一間教室,小小的位置上,坐著的是和自己孩子一樣專心的家長們。連讀幼稚園可愛的小孩子們都一起來學習。這是台北縣淡水鎮鄧公國小,每週五晚上,熱烈學習的情景。什麼樣的課,可以讓全家都想一起來上?什麼樣的課,可以讓大家都這麼專心?這是由陳碧蓉所帶領的志工團,舉辦的親子共同讀經活動,以推廣古聖先賢的智慧為目的,散播美好的種子到國家未來的棟樑身上。
面帶笑容、散發親切氛圍,是陳碧蓉所給人的印象,熱心公益的用心,更讓她顯得和藹可親。她原是台北縣三芝國小的老師,生育後請辭在家,專心照顧三個小孩。原來就在國小的導師班上,鼓勵和教導學生們背誦四書五經。現在,在家專心照顧小孩的同時,更深人投人讀經活動的推廣。
崇德文教基金會的志工陳碧蓉,為成人班的家長們做當天的演講「人性本善」的引言。(攝影/江琬婷)
讀經做公益 全家一起來
陳碧蓉認真地表示,參與崇德文教基金會的讀經推廣活動,和自己原來就很喜愛的國文不謀而合。她大學一開始,讀的是會計系,因為父親保守的觀念,認為要讀跟商有關的科系,以後才會有出路、才會有工作。但是,因為對國文實在太有興趣了,陳碧蓉總是自己找空堂課,到中文系去旁聽。她也分享,當她被迫要讀商、讀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時,感覺真的很痛苦,所以她都會鼓勵自己的學生,要讀自己喜愛的東西、有興趣的東西,不要勉強。而最後,她終於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方向,和爸爸討論轉系,並說明自己的想法和興趣。
對教育非常重視的陳碧蓉,因為參與推廣活動,而有機會教育,除了自己的三個孩子外,去接觸其他更多的孩子,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並更提升自己。陳碧蓉表示,這樣的活動,基金會的規劃是一連串的,從小到高中、大學,都是可以一直持續學習與接觸的,在小時候還不懂文意的時候,先背誦、熟悉整個文章,到了國、高中,再來講經、解釋文意,這樣不只熟悉文章,也能按部就班的了解,四書五經裡所要傳達的意涵,散播良善的思想到社會上,改變社會氛圍。除了她自己參與,她的先生、大伯、小姑等等,幾乎一整個家庭都參與了這個公益活動。陳碧蓉對於推行好的活動、傳承古聖先賢的智慧,不遺餘力。
父母身教 樂於分享廣結善緣
說著一口流刺的客家話,身為客家子弟的陳碧蓉,有著客家人純樸、勤奮的特質。回想起她的童年,陳碧蓉表示,家裡門前是一個大曬穀場,爺爺每天都會勤勞的早起掃地,這樣勤奮的習慣與人格特質深深地影響她、給她很深的印象,也讓她現在有每天掃地的好習慣。帶著溫暖笑容的陳碧蓉,說著兒時的回憶,說爸爸是一個樸實又勤勞的人。小時候家裡生活環境不是很好,學校的距離又很遠,爸爸每天騎腳踏車載她去上學,是她最美好的回憶,從她臉上露出的笑容與溫暖的眼神,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對父親的感謝與喜愛。
「父母樂於分享、廣結善緣,對我影響很大。」陳碧蓉用尊敬的語氣說著父母的身教對她的影響:小時候,家裡種菜,沒有販實,都是和親朋好友分享的,爸爸的同事也都會到田裡拔菜。母親煮的一手好菜,也都會和鄰居朋友分享,這樣的好客、樂於分享,讓父母廣結善緣、人緣很好。這樣的生活態度深深影響了陳碧蓉的人生態度,熱心於公益且不吝於付出的態度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出來的。
說到樂於分享,陳碧蓉開心地說起,她現在全心投入的讀經推廣活動。該項計劃是屬於崇德文教基金會下的活動,她主要是負責整個淡水區的部分,除了鄧公園小,淡水鎮還有其他的四間小學,也在推行這樣的活動。「教育,是最大的力量。」陳碧蓉認真且懇切地說, 因為她認為現在社會文化敗壞,且電視媒體經常散播不好的觀念,藉由推廣讀經,讓小孩從小就可以在好的環境長大、接觸良善的思想與觀念,且也可以增加閱讀的時間,進而減少漫遊網路、看電視的時間,從小培養閱讀的良好習慣。
陳碧蓉滿面笑容的替家長們上課,學員遍及各年齡層。(攝影/江琬婷)
親手共讀 增進家庭互動溝通
對於古聖先賢的智慧結晶,有深入了解的陳碧蓉,訪問中,隨口說出的,都是聖賢經典名言:「為天下命,言之以道。」這是孟子的精神,她表示,孟子裡說的「道」就是聖人的智慧,中國千年流傳下來的,古人的智慧結晶,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不會因為在新世代而不適用,歷久彌新,反而更加珍貴,值得受重視和傳承。「教育,不只是在學校而已,父母的影響也很重要。」她帶著堅定的表情說,因此整個讀經班活動的推行,是以「親子共讀」為主要推行重點。分成兒童班與成人班,依接受程度,給予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方式。
在正式開始上課前,每個小朋友都認真的找老師考試,把自己熟背的內容背給老師聽,看著他們認真的眼神,以及謹慎地唸出每一個字的樣子,很可愛也很發人深省。陳碧蓉表示,雖然現階段只是教小朋友唸內容、和不停的複誦及背誦而己,但因為藉由多次的複誦以及背誦,可以產生節奏感、音樂性,因而使小朋友靜下心來,也可以增進記憶力,並對日後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向他們傳達好的理念。而成人班上的學生,就是坐在隔壁上課的孩子們的家長,甚至還有爺爺奶奶,看著大人們,坐在只到自己腳高的桌椅上,認真上課,是一幅有趣的畫面。陳碧蓉表示,崇德文教基金會更推動「全國晚上八點全家一起讀經」的活動,藉由此活動,讓全家有更多相處的時間,也避開電視節目的觀看高峰時間,增進親子互動和溝通的話題,所以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庭裡的經營也是非常重要的。
兒童班裡認真上課的孩子們,謹慎地念出每一個字的樣子,既可愛又發人深省。(攝影/江琬婷)
有教無類 用心耕耘結出好果
舉辦這樣的活動已經很多年了,這麼多年的付出和規劃,陳碧蓉從來不嫌煩,她說:「付出,是一種喜悅。」而在用心耕耘下,也漸漸開出美好的果實了。她表示,以前教的孩子,現在都已經大到就讀國中、高中了,到現在都還會回來和老師們分享自己的心情、問題,也會回到基金會裡來幫忙,擔任志工,而很多學生的家長們,和老師們保持良好關保與聯絡,甚至自願參與志工的培訓,到讀經班裡付出、擔任志工老師。因為家長們認為讀經這樣的活動,對孩子們有幫助,進而願意參與來宣揚好的事物。
陳碧蓉表示,現在社會多元化,來學習的學生裡,也會有新住民,她說以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尊重所有文化,接受差異,大家都可以來快快樂樂學習。以相同的概念,對於自己身為客家人,陳碧蓉認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不用特別強調,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都是台灣人,何必劃分種族界線?以尊重和包容態度,去面對每一個文化,以禮道大同篇的精神:一家親,來面對社會文化的差異,與不同種族間的隔間,大家都是平等的。
![]() |
記者 江琬婷
大家都說我腦袋有洞,所以叫我洞洞! 洞洞洞洞洞的叫,是不是很活潑呢! 我最愛大笑了! 如果哪天在路上聽到有人肆無忌憚的大笑,那也許就是我! 所剩無幾的青春大學生活,要用力去過! 要像彩虹一樣繽紛美麗又無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