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三部曲 寫不盡先民奮鬥史
寒夜三部曲 寫不盡先民奮鬥史
郭伯宇 2008/05/14
說到李喬,許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大作「寒夜三部曲」。作品中描述彭、劉兩家在蕃仔林墾荒的危險和艱辛,和在時代變動中奮鬥求取生存的故事,小說中客家先民刻苦奮鬥的毅力令人印象深刻。
談起這部小說的創作原由,李喬嚴肅地說,台灣自一八九五年開始受日本殖民統治以來就反抗不斷,從最初的武力反抗,到一九二〇年代的文化協會和農民組合的文化反抗,直到台灣光復後發生了二二八事件。「這五十年日本統治的期間和戰後的歷史,是台灣近代史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剛好是從我的阿公到我這一代的家族史,所以我決定以我的家族為背景我的家族為背景,創作這部小說。」李喬這麼說。
生活環境決定民族個性
李喬除了在文學領域上有傑出的成就,對於客家文化也有相當深入的研究。許多人認為客家人是一個相當節儉的民族,過去人們認為娶個勤儉的客家女人可以幫忙持家,但最好不要嫁給客家男人,怕會吃苦。李喬認為這和客家人過去的生活環境有關。「客家人到台灣的歷史較晚,過去的居住地主要是在丘陵區,山區的生活相當不易。只要賺了幾個錢,絕對是能省則省,有句客家諺語:『一個錢打二十四個結』,就是這個意思。」李喬又說,雖然當時的生活相當艱難,但客家人似乎特別懂得苦中作樂。李喬舉了一首客家山歌為例子:「這首山歌首先描述一個男人挑扁擔爬上陡坡的艱辛,語調悽涼,但接下來卻突然接了兩句:『人講我風流仔,命帶桃花無奈何』。雖然看似前言不對後語,卻也表現出客家人在那種生活環境下,雖然艱辛,卻也只能苦中作樂繼續工作的心情。」
艱難的生存環境也讓客家女人的地位和其他族群不同,李喬說,許多人都知道以前的客家婦女不纏小腳,工作特別勤奮。這也是有特定的社會背景的。以前客家人住在山區,生活條件差,許多男人為了賺錢而出外工作,家中事務全都落在女人身上,生活所逼,女人不得不特別勤奮料理家中事務。李喬表示以前的客家人說:「娶老婆是取來做『祖婆』的」,以前客家家庭中說話最具份量的是祖母,所以只要女人生下了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就會大幅提升。
現在的客家人還和以前一樣勤儉嗎?李喬笑著說:「現代的社會情況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都市化程度高,即使住在丘陵區的客家人,生活情況也比以前好很多了,生存環境不一樣,所謂勤儉的客家人現在已經很少看到了。」李喬舉了他所居住的公館鄉為例子。他指出,現在公館鄉大部分的芋田和漁池都不是公館的客家人所經營的,反而是因為南部漁村破敗而離家的閩南人所經營,現在的公館人都不從事這一行了。所以他認為是生活環境決定一個民族的性格。
是客家還是客語電視台?
面對最近數十年來客家語言、文化漸漸消失的情形,李喬也提出他的看法。他說,客家人在台灣畢竟屬於少數,一旦搬到閩南人多的地方,為了生活方便,一定要學閩南話,講客家話的機會也少了。久了之後甚至不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有些人反而成為一個客家意識濃厚的人,甚至有些客家沙文主義。李喬也舉一個他聽過的例子說明:「苗栗有一個客家籍醫生,出生於台灣南部,在台北求學時因客家人的相對弱勢,所以不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有一天一個護士知道他是客家人後,小聲問他:『你是客家人嗎?我也是。』而這個醫生卻趕緊閉上嘴巴:『…噓』。這個醫生現在反而成為一個客家意識非常強烈的客家人。」李喬同時也比較閩南人和客家人對母語的態度差別在於:「客家人的祖父母總要兒孫教他們國語,閩南人的祖父母則教他們的兒孫自己的母語。」同時有一點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北京話和客家話較相近,客家人學北京話較少有口音方面的問題,所以客家話也消失得特別快。
身為客家委員會的元老級委員,李喬對台灣現今的客家政策有什麼看法呢?李喬表示,自從兩千年民進黨上台後,雖然很多事不是做得很好,但至少客家政策上還做得不錯。現在有了客家委員會,行政位階相當於部級。客家電視台也設立了,讓人有認識客家文化的管道。從前做過的調查,承認自己是客家人的只有一百多萬,最新的資料卻有四百多萬,代表客家文化沒有以前那麼弱勢了,許多人也比較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
李喬同時也對客家電視台的發展方向提出他的看法,他認為客家電視台應該嚴肅的定位到底是「客家」電視台,還是「客語」電視台,客家電視台應該介紹客家的民俗和事物,是不是客語發音反倒是其次,應該讓客家的語言和文化獲得大家的認同,再考慮是否客語發音的問題。同時李喬說,客家文化的復興應該從語言和文化方面著手,客家電視台也是爲此而創立的,產業方面應該由客家人自己負責,這方面客家人自己還有能力做到。
不要讓祖先的文化消失
李喬對文化有他自己獨到的看法。他提起許多有趣的客家山歌和童謠,並從內容解釋客家人的生活背景和代表的意義,充分表現客家文化的美。從他身上展現了一個客家文化人對客家文化的堅持,而他也創作了許多以客家文化為背景的小說,實實在在的爲客家文化復興盡了一份心力。
![]() |
記者 郭伯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