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的女兒 一切以夫家為重
礦工的女兒 一切以夫家為重
蔡欣穎 2008/05/14
沒有奢華高級的裝潢,只有看得出年歲已高的家具擺設,才一踏進潘秀嬌家中,藉由這樣的擺設馬上可以感受到客家婦女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美德──勤儉。保有傳統的客家美德,卻又和傳統的客家婦女個性大相逕庭。身為新一代的客家女性,潘秀嬌的持家之道,和一般人對於客家族群的刻板印象可以說是相當不同。
苗栗南庄,一個傳統的客家村,是潘秀嬌成長的地方,家中有九個小孩,而父親只是一名礦工,生活自然是十分的困苦。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排行第五的她,沒有受到父母親特別的關照,在小時候就必須要幫助家計:「印象最深的是去當『山老鼠』」潘秀嬌笑說,國小五年級時,她和兄弟姐妹們上山搬木頭,秤斤賣給商家,但因私自砍木頭是違法的行為,所以潘秀嬌自稱是「山老鼠」,但為了填飽肚子,再危險也必須去做。另外,養蠶取絲也曾經是他們賺錢的方法:「所以現在看到蠶都覺得有點噁心,」她說。
潘秀嬌回憶起母親對家庭的付出,她的眼眶泛紅,可見母親對她的影響,勝過任何人。(蔡欣穎/攝影)
從母親學會對家的付出
母親在她的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一位標準的傳統客家女性。在那樣貧困的環境下,由於母親的「節儉」,才得以讓一家人勉強生活下去。她回憶起當時,母親為了省錢,衣服破了一補再補,東西壞了一修再修,絲毫不浪費任何一分錢。吃飯的時候,她總是等全家人吃飽,自己再吃:「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很難過,我媽吃了那麼久的冷菜飯……」潘秀嬌難過地說。也因為母親的堅持,縱使他們窮到有時連吃飯都有問題,還是堅持每個小孩都要接受基本的教育。母親對於家的付出,對於潘秀嬌來說,除了感謝和心疼,也影響了她的將來。
離開了成長的南庄,潘秀嬌為了賺錢,到了竹南,選擇讀夜校。白天上班、晚上讀書的日子,維持了許久的時間,她也同時在這時,第一次接觸到客家人之外的「閩南人」。她表示在適應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偶爾還是會聽到同事之間對於她的客家人身分竊竊私語,總認為客家人固執、喜歡和閩南人唱反調等等的不解,所幸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大家漸漸打破這樣的迷思,和潘秀嬌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因為不會說閩南語的關係,一開始她都和同事們用國語溝通,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慢慢學會了閩南語,現在她的閩南語說得非常好,和公婆之間的溝通完全沒有問題。
嫁入一個傳統的閩南家庭,對潘秀嬌來說是人生的另外一個開始,一開始她對於一切都非常的不適應,除了偶爾的語言溝通不良,在觀念上面也有些不一樣,「從飲食來說,我們家都吃很淡,他們都吃很鹹,」她說。這樣一個小地方,讓她不習慣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夫家附近街坊鄰居對於她是一名客家人的指指點點,更讓她倍感壓力。所幸,她的公婆都是很好相處的人,對她是客家人的身分也完全沒有偏見,經過了多年的適應,潘秀嬌早已習慣這個閩南家庭的生活方式。
她的丈夫是一個非常溫和的人,他給了潘秀嬌非常多的空間,在家中,幾乎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交由潘秀嬌來全權處理:「我應該是故意挑這麼溫和的人來嫁吧!」她笑說,她表示自己的個性較為強勢,有很多自己的堅持,例如像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是管理金錢方面,幾乎都是由潘秀嬌掌握。她的丈夫都非常願意聽她的,而且相當支持她所做的一切,少了很多的爭吵,這對潘秀嬌來說是很大的助力,也讓她敢放手去做很多事情。
堅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有了孩子後,潘秀嬌的心力全放在孩子身上,生活重心也從工作轉移到了家中,或許是想起小時困苦的生活,她對於應該要花在孩子身上的錢絕不手軟,堅持給他們最好的生活。但對於自己,她說:「過得去就好啦,」她笑說,在自己的身上從不會放太多的心力。因此,她選擇了可以邊照顧孩子,也可以邊賺錢的工作,像是和朋友一起開早餐店,早上工作,到中午關店後可以做很多自己的事情,傍晚再去接孩子,這工作維持了很長的時間,後來因為朋友搬家而歇業,潘秀嬌覺得相當可惜:「我覺得我做的早餐很好吃呢!」她笑說。她對孩子沒有什麼很大的期望,只希望他們快快樂樂的,好好讀書就好,她的孩子也很爭氣,在讀書方面也很少讓她憂心。此外,她非常強調小孩的獨立能力,培養他們對於事情的負責態度,家事方面都是採取全家分工的方式,除了可以凝聚全家人的向心力之外,也可以讓孩子了解工作的辛勞並且學習做事情的能力。
因為她從前的觀念是希望以夫家為主,所以和小孩溝通方面都以國語和台語為主,幾乎沒有說過客家話,孩子們也只有在回娘家時聽到客語,自然是不會說。縱使後來小學有推行母語教學等等的活動,她認為還是沒有辦法。現在她的小孩們已經上了國高中,要學另一個語言已經有點難了,潘秀嬌只能一直抱著這個遺憾了:「總不能為了要教客語再生一個孩子吧!」她開玩笑地說。
節儉不小氣花在刀口上
節儉是許多人對於客家人理財方面很鮮明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只會將錢存在自己的口袋中,節儉到甚至有點小氣。的確,潘秀嬌是一個十分節儉的人,但是絕對不是小氣,「將錢花在刀口上」是她管理錢的哲學;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理財,潘秀嬌也會買基金、股票等等的理財,「但要是靠這些理財吃飯,早就餓死了!」她笑稱自己只是一個半路出家的人,並不擅長做這些理財,就是試試看,沒有賠錢就好。
除了將自家打理得相當好之外,潘秀嬌也積極參加許多活動,她曾擔任小孩國小的導護媽媽長達六年的時間,起初,她只是因為要去接小孩的關係,就乾脆幫忙當個義工性質的導護媽媽,沒想到一做就是六年,即使兩個小孩都已從國小畢業,她仍然繼續擔任。認識其他導護媽媽和他們話家長,討論孩子最近的成長和家中近況,也是她做這份沒有薪水的工作最大的收穫和動力。
此外住在台北縣泰山鄉已經多年的潘秀嬌,對於這個地方相當有感情,在閒餘時間參加了鄉公所舉辦的許多活動,也當了鄉公所的志工:「其實也沒什麼,就是跟著出去玩啦!」她說,鄉公所會安排她們去上一些關於地方上的歷史沿革或是景點介紹之類的課程,讓潘秀嬌更加了解自己所居住地方:「就是很老的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她說。對她來說,錢夠用、省一點就好,很多東西是不能用金錢去衡量的,她希望可以在自己還能動的時候,多做一點。
對於家的付出就像傳統客家婦女一樣努力,再加上對於公眾事務的付出,身為新一代客家女性的她,要繼續在這兩方面努力,持續的學習:「我是傳統中帶點新潮想法的人吧!」她邊笑著說邊做菜。
家中成員漸漸地回家,潘秀嬌的一天才正要開始忙碌呢!
![]() |
記者 蔡欣穎
欣欣向榮的欣,脫穎而出的穎,不過就是個菜市場名 喜歡追求新事物,尤其是音樂 理性的腦袋,導致淚腺有點不發達 遙遠夢想是環遊世界,但至今卻從未離開台灣本島 短期內夢想只希望可以寫出理想中的好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