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鍾依芹 星光五班的客家小公主

鍾依芹 星光五班的客家小公主

洪欣慈  2010/05/27

  「對我來說,我永遠以身為客家人為榮。」甜美的笑容加上毫不做作的氣質,這是星光五班的客家小公主—鍾依芹。從小在苗栗長大的她,平常在家裡便以客家話與父母做溝通,因為這樣,她能講得一口標準的四縣客家話。在年輕人客家意識越來越淡的現在,她依然肩負著一種責任感,一種盡己所能為客家文他傳承奉獻的責任感。鍾依芹,這個年僅十八歲的小女生,用她堅定的眼神、滿腹的熱誠,訴說著她的理想。


鍾依芹坦言,其實自己面對鏡頭會很不自在,但鏡頭中的她甜美依舊。(攝影/洪欣慈)

胎盤埋樹  象徵家族香火旺盛

  雖然生長在苗栗市,但鍾依芹說,她的老家在苗栗縣,很傳統的三合院,現雖已沒有人居住,但宗祠仍然在那,依舊是凝聚全家人的精神象徵。她說,客家人十分重視一個家族內成員的凝聚力,所以不論是什麼大大小小的節慶,家裡所有的親戚都不會缺席。客家人也十分重視一代一代生命的延續,有個習俗雖然到她這一代已經消失,但令她印象十分深刻:在她們老家有一棵很大的老樹,傳統的習俗會將新生兒的胎盤埋於樹下,象徵家族香火傳承與祈福之意。

  當說到一般印象中客家的勤儉時,她認真思考了很久,回答說:「我覺得我們只是愛惜、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她覺得,是早期祖先飄洋過海、在這們土地上紮根的艱辛,造就了客家人這樣的特質。家中爸爸叔叔都很能充分展現勤儉的美德,她雖不認為自己稱得上節儉,但的確對金錢的使用會比較注意。

  客家傳統美食的滋味也深深地存在鍾依芹記憶中。一般人所熟知的薑絲大腸、客家小炒等,的的確確是道地的客家美味。像閩南人一樣,客家人在過年也會吃福菜,象徵新的一年有好福氣。在說到美食時,鍾依芹的臉上充滿開心滿足的笑容,興奮地想要向人推薦她熟悉的家鄉味。她也說到,要推廣客家文他不應只有硬梆梆的政策,像食物這麼貼近大家生活的管道,反而可以多加強調和經營。現在政府舉辦了很多大型的客家活動,像鍾依芹老家苗栗著名的桐花祭,每年往往吸引了大批的遊客。以她的角度來看,舉辦這類型的活動不但有助於提升苗栗地區的經濟,還帶動了地方一起為傳遞客家文化努力。


鍾依芹從小就可以看出愛唱歌的個性,拿著麥克風的樣子多有架式。(提供/鍾依芹)

原來歌曲就是一齣戲

  從小就愛唱歌的鍾依芹,小時候一開始只是跟著大人唱唱客家歌謠,慢慢地,便發現了唱歌的樂趣。本來只是純粹地想唱唱歌抒發情緒,因為一次因緣際會,媽媽幫忙報名了星光五班的徵選,開啟了她對歌唱的另一種新視野。

  在星光五班的經歷,是鍾依芹生命中很寶貴的經驗,她說,真的從老師和其他參賽者中學習到很多;不僅僅是唱歌的技巧,還有一種對唱歌的態度。以前唱歌,只是唱給自己聽,沒有想過太多情感層面。後來進人星光,發現原來一首歌曲就是一齣戲劇,需要更多感情的投入,所唱出來的曲調才會動人、總繞心頭久久不散。

  問她有沒有想過在比賽裡演唱客家歌曲?她的回答是有,念頭有過但被節目工作人員反對,那會不會無奈?鍾依芹倒是笑得樂觀,她說,其實製作單位不難理解,歌曲需要歌詞來傳遞意境,如果聽眾聽不懂,那感染力就會下降;更現實的問題是,連評審都聽不懂根本無法下評論。這是客家音樂的困境,屬於小眾所以更需要一些新元素來使傳統歌曲煥然一新。現在市場上也有許多客家歌手在為這方面努力,鍾依芹佩服這些音樂工作者,但她會擔心變革太快,傳統反而流逝太多,如何拿捏是重要課題。

  在比賽過程中,難免會感受到壓力,她嘆一口氣說: 「有時候根本沒有隱私!但她自認自己一開始就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去參賽,得失心並不會很重,所以回想起來那段歷程依然是快樂大於辛苦。像練舞練得再辛苦,只要當呈現出來的那一刻獲得掌聲跟好分數,那得到的成就感是難以形容的。對她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體驗,或許未來並不會朝這方面發展,但在比賽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態度,卻會跟著她好久好久,成為她永難忘懷的回憶。


對她而言,在星光大道舞台上獲得的成就感,是無法形容的。(鍾依芹:右一)(照片提供/鍾依芹)

客語認證  工作的另一項武器

  由於生長的環境多使用客語做為交流和溝通,鍾依芹從小到大參加過無數的母語演講、歌唱比賽,也在不斷的比賽中糾正自己的發音,但令她比較難過的是,很多參賽者其實發音不完全正確,在客語的傳承上,這一代真的遇到了危機。在還是小學時,因為老師是擔任客家出版社的編輯,所以她有機會幫客家書籍錄製童謠錄音帶,雖說是簡單的歌謠,但在她年紀尚小的心中,是很開心能替發揚客語盡一份心力的,只要自己有能力,便不會拒絕這樣的機會。

  那既然語言是保存文化中這麼重要的一個環節,身為道地客家人的鍾依芹,是否想過要去考客委會所辦的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在開辦的第一屆,她便已通過並取得證書。以她自己身為考生來看,這個考試對客家人本身來說當然是很簡單,對其它族群而言,也十分實用,考題多半是生活化的詞彙而且她認為,在這個證照越多越好的時代,這也是另一項武器。聽起來十分真正面意義,但講到這裡,鍾依芹臉上卻露出了無奈,她表示,考題內容雖不錯,但試場秩序卻十分糟糕,作弊的一大堆。鐘依芹有些沉重地說:「客委會應好好發展重視這項認證,不要淪為無意義的措施。」

閩客差異  好像被刻意放大了

  「我其實不喜歡大家將客家閩南族群分得那麼清楚。」鍾依芹突然冒出這麼一句,她表示,當然文化的差異性要被重視,但客家人跟閩南人並沒有必要分得那麼清楚,這樣好像無形中多了一條鴻溝,刻意放大彼此的差異。而且,她也認為,現在的媒體跟社會環境將客家很多形象太過強化,例如:勤儉。雖然這真的是客家人很明顯的民族性格,但過度強調的結果就是一般大眾會認為客家人就是該那樣,實則不然。

  現在就讀世新廣電大一的鍾依芹,每每在他鄉遇到同是客家人的同學時,都常常以客語做溝通,除了讓自己多做練習,也能讓其他非客家人的同學學習。多說、多看客家電視台,不僅可以讓自己的客語能力一直處於高峰,也能多學到不同腔調的使用。「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家庭。」鍾依芹說。語言的流動是需要一代傳一代的,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會覺得學客語很「俗」,這時家庭便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她常聽爸爸說,以前爺爺都會搬著張小板凳,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坐在曬穀場上說著老一輩的故事和流傳已久的俗語。但到了她這一代,很多古老的諺語已經慢慢在流失,正統的說法和腔調也慢慢不被強調,如何保存和延續,是鍾依芹一直在思索的問題。這個年紀小小的女生,雙手力量雖然微弱,但仍緊握住自己的理想,從自己能努力的方向下手,希望客家文化能一直一直以新的面貌傳承下去。

記者 洪欣慈
 嗨大家好~~ 上大學以後認識我的人都叫我壽壽, 可是其實一點都不瘦呵呵。 生活中的小確幸就是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 發自內心綻放出燦爛的微笑! 世界可以很美好,只要你有一雙明亮的雙眼, 喜歡傳科的大家    希望我們能一起到世界的終結: )        
記者 洪欣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