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蕭金道 寧靜致遠 清心和氣來杯茶

蕭金道 寧靜致遠 清心和氣來杯茶

曾意倫  2010/05/27

  一撇一捺,蕭金道專心地書寫眼前的字,毛筆緩緩地揮舞,將墨水延伸成一個漂亮的書法字,蕭金道渾身散發出沉靜的氣質,令人不忍打破這寧靜的景象。完成一帖字的蕭金道,露出靦腆的笑容,將書法用具收拾乾淨,拿起茶壺開始泡茶,熟練地拿熱水仔細沖遍茶壺內外,將一匙茶葉放入壺中,再把滾水注入,等待茶葉慢慢舒展,綻放清冽的茶香,蕭金道說:「客家人就是喜歡喝茶啦!」


蕭金道(右)與妻子(左)感情和睦。(攝影/曾意倫)

殷為舊姓 源流上溯商湯

  端起茶杯,蕭金道慢慢地說起蕭家祖先的事情。在很久以前,原本蕭家並非姓蕭,而是姓殷,《左傳》裡也提到:「殷民六族,一為蕭氏。」殷民六族除了蕭姓,還有條氏、徐氏、索氏、長杓氏和尾杓氏;《姓氏考略》上也說:「蕭氏 ,殷舊姓也,望出蘭陵、廣陵。」文中的蘭陵是現在的山東嶧縣,而南蘭陵則是現在的江蘇武進,廣陵則為現在江蘇省江都。直到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幫助宋國平定判亂有功,而被賜地於河南的蕭縣,從而改姓蕭。

   有許多古書都提到類似的紀錄,《通志‧氏族略》便指出:「蕭氏,古之簫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後為宋所井。微子裔孫大心平南官長萬有功,封於蕭,以為附庸。」《姓纂》 也寫到… 「宋微子之後,支孫封於蕭,蕭叔大心子孫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豐沛,至不疑為楚春申君客」。《風俗通} 則記載: 「宋樂叔以討南官長萬有功,受封於蕭,列附庸之圈。 漢相國蕭何即其後。」而當時的宋國,是由殷商的後裔微子所建以事湯祀的,蕭國卻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如此一來,蕭氏源流可以直溯到上古聖君商湯。以上三個文獻皆說明了蕭氏的源流,而蕭金道現在則是蕭家八十幾代的子孫。蕭家祖譜除了手抄本外,尚有到大陸翻印的祖譜,蕭金道小心讀翼地翻出印有蕭何、蕭衍與蕭道成記載的祖譜部分,語帶驕傲地說:「這可都是我的祖先呢!」

勤儉致富  用賺的太

  雖然有令蕭金道驕傲的祖先,但蕭氏後代也遇到新的問題。蕭金道嘆了一口氣,緩緩地解釋道,雖然祖先是說饒平腔,但因年代久遠,子孫們大都不會講,反而因為居住環境的關係,現在都講四縣腔,蕭金道忽然看看妻子,說明就連妻子也是講四縣腔的三義客家人呢!蕭金道怕客語會逐漸消逝,堅持在家一定要說客語,但孫子卻不願意學習客語,即使用客語與他們對話,孫子還是只願意用國語回應,這點讓蕭金道感到十分無奈。他認為孫子會不願意學習客語,可能是因為現在的環境使其他語言的優勢大大提升,孫子認為學客語沒有用處,而感到對客語興趣缺缺,因此蕭金道覺得如果要將客家文化推廣出去,客語的推廣佔首要地位,他再三強調著語言的重要性,家中甚至還有一本《客話辭典》以供查閱。

  蕭金道所知道有關客家的事物,大都是由長輩傳承下來的,祖訓有言: 「刻苦耐勞、忠孝節義、勤儉持家」,蕭金道念念不忘,認為尤其是「儉」這一字,更是重要,他笑著說:「用勤能較快有錢,用賺的太慢了!」更何況有時資源並不容易獲得,無法開源,就只能好好節流。蕭金道抬頭看看正在播客家電視台的電視,指了指電視,開心地說著對客家電視台的想法,他覺得客家電視台對於推廣客家文化也很有幫助,像他們自己就每天準時收看客家電視台,尤其是其中一個有關山歌的節目,更是勾起蕭金道對長輩的回憶,他不好意思地解釋,小時候常聽長輩唱山歌,後來自己也會唱一點點,這個節目讓他重新溫習了那段聽長輩唱山歌的日子。


此圖為蕭金道所拿出的五本祖譜(左一為手抄本)。(攝影/曾意倫)

推廣文化 擔憂過度包裝

  蕭金道也提到,以前的閩南人會歧視客家人,因此客家人通常都不敢在公共場合表明自己是客家人,但也因為如此,客家人會比較團結,而自己雖然在家堅持講客語,但出門在外的時候,會因為環境的關條,只講閩南語和國語。在軍中的時候,也常發生閩南與客家的衝突,閩南的士兵因為聽不懂客語,常常會以為客家的士兵在罵他們,往往講個兩三句話就開始打架,蕭金道這時就會充當和事佬,把雙方的意思翻譯給對方知道,將一場衝突平息下束。

  回憶許多過往事蹟後,蕭金道喝口茶,想了想,默默地說起現今的客家運動。客家運動的興起,算是替以前備受歧視與不敢承認身分的客家人出一口氣,有了客家連動,政府才會重視客家人,也才有經費去推廣客家文化,但他卻擔憂現今的客家文化有過度包裝與商業化的傾向。像是擂茶,其實只是一種生活習慣,但過程又過於麻煩,蕭金道指指茶杯,開心地說:「喝茶?喝茶葉就好了啊!」

  從建台中學畢業,當完兵後,蕭金道就進入農會工作,他覺得在農會中就要任勞任怨地為民服務,但後來因為感到農會中派系爭鬥過於複雜,讓他萌發離開的念頭。在偶然的機會下,他進入較單純的學校環境工作,後來擔任致民國中事務組組長,每天操忙許多事,包含學校工程、採購、公共安全等,有時對外要與商人交涉,對內還要與組員溝通。蕭金道笑稱:「有時忙到我連上廁所都要用跑的呢!」後來在許多的事情上,與上司發生摩擦,面對上下公文傳遞處理的複雜與緩慢,蕭金道心生無奈,最後乾脆退休,至今已有十幾年。

長青伴侶  終生學習樂趣多

  蕭金道認為人生就是要終生學習,每天開車,載著妻子前往農會的長青班,並立學習了三四年,覺得收穫良多。學習書法,除了書法能修身養性外,更因為書法是國粹,因此蕭金道覺得要好好將國粹保存下去,他十分認真地學習,並且參加書法比賽,獲得長青組佳作等榮譽;學習日文與腳底按摩,前者為興趣,後者則因為腳底按摩有助健康,因而勤奮地學習。

  易經也是蕭金道十分感興趣的部份,他在長青班中學習易經,對於易經廣大的內容與內涵深深著迷,略懂一些風水地理、算命、看八字、看手相等,蕭金道認為雖然目前只是粗淺地接觸到易經,但是能將易經運用到生活,真是樂趣無窮,更感覺易經與生活貼近很多,不只是單純的理論而已。

  蕭金道與妻子的感情十分融洽,到長青班學習時常帶著妻子一起前往,是因為怕妻子在家中沒人照顧,帶到長青班中雖然有些不便,但妻子就在自己身邊,隨時都能照顧到,令蕭金道放心不少。在家中時,妻子腳上踩著電動腳踏機,看著客家電視台,而蕭金道則忙著自己的事,如果妻子渴了,蕭金道會幫她倒茶, 如果電動腳踏機的時間到了,他會溫柔地把腳踏機的繩索解開,讓妻子的腳休息,蕭金道雖然偶爾會嘆口氣,笑罵著說:「真是麻煩 !」 但依然微笑著為妻子服務,形成許多溫馨的畫面。


中間是蕭金道所寫的書法,上方則為蕭金道的退休紀念匾額。(攝影/曾意倫)

退休生活  唱山歌種種花

  退休後,蕭金道唯一的遺憾就是覺得書讀得不夠,但他堅信「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加入農會的長青班。除此之外,他認為活到這個歲數,首要注重的就是修身養性與養生,就算有什麼夢想也早已難行,只有將身體保持好,未來才會更加美好,偶爾寫寫書法陶冶性情,喝喝茶葉清心靜氣,再與妻子散散步、種種花,上長青班充實涵養,閒暇時就看看客家電視台,唱唱山歌,蕭金道描繪著輕鬆休開的生活,端起茶杯,笑著說: 「再喝杯茶吧!」

記者 曾意倫
喜歡靜靜地坐著,細細觀看週遭人們的神態; 喜歡發發呆,使自己放空清明; 喜歡閱讀故事,品味故事中的世界, 並尋找著自己的世界。  
記者 曾意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