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珍 認識客家,認同客家,喜歡客家
董秀珍 認識客家,認同客家,喜歡客家
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103級 鄭豪 報導 2011/05/14
「同學,你先慢慢參觀,等一下我忙完馬上就來。」不管是一個人獨自參觀,或者是一群遊客,董秀珍總是熱情地接待跟導覽劉興欽老師的漫畫作品。原是宜蘭三星人的董秀珍,因為工作的緣故一直都是待在台北,後來因為想到新竹這邊只剩下公婆,於是她毅然決然的搬回了新竹橫山鄉這個客家文化濃厚的地方,成為當地客家文化的一份子。她接下在地文化推廣的工作,於是就有了劉興欽漫畫館的誕生。
董秀珍原本只是普通的家庭主婦,但因為對孩子的教育特別關心,就當起了學校的志工和家長會委員,後來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橫山鄉九讚頭文化協會的人,就一股腦兒地投入在地客家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董秀珍親自主持漫畫劇場的活動(董秀珍/提供)
橫山鄉 傳承在地文化
協會交給她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橫山鄉建立一個在地的文化傳承據點,她發現劉興欽老師的漫畫中,客家人物的形象和生活方式非常鮮明,於是就在當地成立了劉興欽漫畫館,九讚頭文化協會也把館長這個重要職位交給了董秀珍。
在經營漫畫館的過程中,最讓董秀珍頭痛的地方是其實她對漫畫一竅不通,而接下這漫畫館館長的任務對她來說就像一大挑戰。董秀珍說:「做文化推動本身自己就要喜歡,所以我把接漫畫館的態度擺在學習,如果只能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那就只能讀書而沒有別的方式了,所以我不管這些,我認為這些過程都是在學習,如果能為地方做些甚麼,那才是最重要的。」
當初會接下漫畫館的原因在於,董秀珍認為劉興欽的作品對小朋友是有啟發的,如果真正地認識到漫畫背後的意涵,那對小孩來說十分有意義。就因為董秀珍認為客家教育對小孩很重要,所以即使是硬著頭皮也要把漫畫館撐起來。因為協會的夥伴們認為劉興欽是橫山人,橫山鄉的文化特色就要繼續保留在橫山鄉,於是協會就租了內灣火車站後面的舊員工宿舍,改造變成現在大家所熟悉的劉興欽漫畫館。
「當初租下這舊宿舍之後,我們自己清理,木工和電工、布置等等的都要靠自己,但最難處理的,當然還是維持漫畫館的開支」董秀珍說。一開始的漫畫館其實算是小精品店,是完全不收費的,因為董秀珍要讓大家都可以接觸到劉興欽的漫畫,讓大家都可以好好的認識客家文化。
董秀珍說,初期資源可以說是相當的少,所有支出依靠的都是一本本賣出去的漫畫,但是來的遊客幾乎都是逛老街的人潮,累了想休息時就會到精品店來,卻沒有人真正關心漫畫和客家文化,相對的收入就無法維持漫畫館的租金。
從免費參觀 到收費管理
觀光帶來的只有人手一支香腸的遊客和一大堆垃圾,幾經思考之後,整個漫畫館園區決定要開始收參觀費,這不但有效地管理了來參觀的訪客流量,也吸引到了真正對漫畫有興趣的人。董秀珍當然也知道,一個地方要活化,不能僅僅依靠這五十元的參觀費來支持著,但她也知道劉興欽的作品只存在年長一輩的記憶之中,對於現在的年輕人是沒有吸引力的,於是漫畫館就融合了咖啡館,希望讓來參觀的年齡層可以下降,在這裡一邊休憩,一邊認識客家文化,讓遊客在休息的同時,也能跟漫畫館裡面的大嬸婆互動,一舉數得。
要讓小孩了解客家文化
地方文化產業經營不易,董秀珍也曾經想到過要放棄,但心中一直有個聲音:「要讓小孩了解客家文化」。就憑著這股念頭,她用客家媳婦的堅持撐下這間漫畫館,全部只是因為她認為要維持客家文化,社區裡就必須要有一個傳承的地方,讓下一代認識自己的文化,所以在建立漫畫館的初期,她才會不計較任何的付出,堅持做下去。
一直到現在,董秀珍都認為教育對於文化的保存是很重要的,所以現在館內也會不定期的免費開放給附近的小學做課外教學,她也親自帶活動和大地遊戲,目的是要讓小朋友透過實際接觸到去了解客家文化。董秀珍說,自己的認同感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認同所以去接受,也因為接受才會去喜歡,等到喜歡了,自然而然會想要付出一些東西來維持文化傳承。」
僑生來訪漫畫館,董秀珍熱情招待(董秀珍/提供)
生活的文化 不學就會了
董秀珍並不是客家人,客家文化一開始對於她來說是非常的遙遠,但是董秀珍表示:「其實只要生活周遭的環境對了,自然而然就會習慣另一種文化。」董秀珍喜歡學習新文化,所以也喜歡讓別人學習客家文化。她強調,多認識、多學習是不吃虧的,有些甚至是不需要學習就會的了,例如她回到客家小村莊後,自然而然喜歡客家的碎花布,喜歡村子裡的簡單樸實,生活在這樣的文化之下,一切都會變得很容易。
對於時下年輕人的客家認同感逐漸流逝,董秀珍也是有點憂心的。她說,這也許是時代的趨勢之下無法避免的,但是常到客庄是有幫助的,多一份新的文化體驗,也就是多了一種生活的態度與包容,認識客家、認同客家、喜歡客家,你也可以跟客家「談情說愛」。
![]() |
記者 鄭豪
突然決定的事就會義無反顧,可能很難熬,但是會逼自己不能後悔。 表面上無所謂但心底還是希望得到那一點別人的認同。 不喜歡把事情看得太複雜,簡單一點,我是好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