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林保光 竹縣議員奔走 不願珍貴文化在這一代消失

林保光 竹縣議員奔走 不願珍貴文化在這一代消失

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103級 林芷瑩 報導  2011/05/14

    林保光是客家籍的新竹縣議員,也是目前唯一代表新竹縣竹北市六家的縣議員。在這個地方,林家世世代代已生活長達二百五十年多年了,祖先所蓋的客家傳統祖厝,一直保留至今,並成為竹北著名的客家古蹟─「新瓦屋」。林家與六家地區關係濃厚,而從小就生活在這個客家庄的林保光,精通客家中最艱深的饒平話,對家鄉有很深的情感,對自己的家鄉付出不遺餘力。

  林保光因為從小生活在六家地區,從上一代口耳相傳得知祖先們在這塊土地用汗水和血水所寫下的故事,他提到:「六家地區是個保守的地方,這裡的歷史都一代接著一代的傳下來,希望不要斷在我們這代的手上」。因為對自己有這樣的期許,林保光在家就經常傳授客家文化以及客家話給自己的孩子們。他的大女兒就能講得一口流利的饒平客家話,他也常和孩子們講述以前六家地區客家人開墾的辛苦故事,期望透過這樣一代傳一代、口耳相傳的方式可以讓客家文化永遠流傳下去。


臉上帶著親切微笑的林保光,眼神透露出客家人的精神。(林芷瑩/攝影)

高鐵開發 憂心失去客家特色

  近年來,六家地區因高鐵站設立,交通方便,吸引建築商開發,一棟棟高樓大廈林立,各式各樣的產業也進駐,改變了原本純樸的客家農村景觀,他觀察到六家地區慢慢地發展了起來,跟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逐漸不再是純客家的環境,和外來文化的融合最後會失去一些客家特色。擔心六家的客家文化會漸漸地消失不見,林保光希望能夠透過口耳相傳的方式,讓在地文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所以他也在提出政見時,經常替客家文化保存這一議題多費苦心。

  例如林保光最近提出了在六家地區蓋新農民市場的政見,是希望透過這個市場為六家客家人的產物做出保存的實際行為,而不是空口說白話。另外他也提出希望新竹縣政府能在六家地區留一塊農業保留地,做為農業示範用地,讓六家的客家農作物繼續種植在那裡。

在地風情 專有詞彙值得保存

  林保光用盡全力地保存六家地區這特殊的客家文化,不只有產物和農作物,另外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特色就是「專有詞彙」。例如其他地區客家人說新竹就只是單純的說新竹,但六家地區客家人說新竹卻是說「然攀」,這是六家客家人專有詞彙,由來是因為以前的新竹曾經有許多的軍隊所搭的帳篷駐紮。而「然攀」其實只是六家客家人專有的詞彙之一,還有更多特殊的詞彙,因此實在有保存六家客家文化的必要。

  在台灣講饒平客家話的人口越來越少,林保光不希望自己的母語就這麼消失,所以他和其他講饒平客語的同好一起成立了「饒平客家話協會」,經常舉辦活動,如饒平話客家歌大賽,希望可以透過這個組織讓大家更認識饒平客語,進而讓它傳承下去。

  林保光也分析了為什麼講饒平客家話的人會越來越少。他說:「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會說饒平客家話,卻有一個人不會說,為了配合那一個人,不讓他感覺自己被孤立的,大家都只好說國語,久而久之饒平客家話就越來越少人會說。」除了議員的身分外,林保光同時也還是位藥師,附近居民去他藥局配藥時,他跟大家說的還是饒平客家話,就是不希望這個語言消失。

林家祖厝 傳統建築納入古蹟

  早年林保光的祖先從福建和廣東的交接地區─饒平來到台灣,他們的歷史要從當年渡海而來的林象賢開始說起。當年林象賢來到台灣,發現台灣是個能夠好好發展的地方,於是回到唐山帶叔叔林象民一起到台灣發展。林象賢氏有四子,林象民氏有六子,合稱為十大房,細分為上四房和下六房。而林保光先生則是下六房中第三房的長子長孫,而世代的林家祖先替六家留下了許多的傳統建築,現都變成了指定古蹟,最為著名的有新瓦屋、大問禮堂、小問禮堂和林家祠等。

  林保光從小就讀六家國小、六家國中,雖然在高中畢業有段時期離家求學,但在課業完成後,他還是選擇回到了六家。他回憶到六家地區的林姓宗親們曾經舉辦過宗親運動會,選手和啦啦隊每個人都是客家六家地區的林姓宗親,不單單是比賽,大家還能連絡感情,另外每年十二月份的林家祭祀對林家來說也是一大年度盛事,這時十大房便會每一房派一位代表參加祭祀,討論家族大事,讓林姓家族繼續興旺下去。


身後的匾額訴說著林保光的奉獻,但他卻謙虛地說這是他該做的。(林芷瑩/攝影)

活化產物 推動設新農民市場

  林保光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要「新農民市場」能快速蓋出來,這樣才能趕快活化客家產物。他也希望能為祖宅「新瓦屋」多做一些事,在裡面注入多一點「活的東西」,讓現在還記得六家客家文化的人多來走走,和到新瓦屋參觀的人講講以前的歷史。他也提到:「如果我們食衣住行都在新瓦屋裡面,那我們何嘗會不喜歡新瓦屋呢?如果喜歡那裡,當然會到處和大家提起這棟充滿感情的房子。」他深深地相信自己還可以讓更多人知道新瓦屋這有名的客家古蹟,同時也是林家的驕傲。除了實質的客家文化,林保光努力地讓客語和客家歷史在後世流傳,就是為了確保客家文化絕對不會在他這一代消失。

  保存客家文化是不容易的事,但林保光不嫌累,他反而做得不亦樂乎,認為這是自己的義務,也很開心可以為自己的家鄉做出很多的貢獻。身為客家人的他很驕傲地說:「為六家地區爭取權利、傳承客家文化,是我身為客家子弟應該要做的事情。」林保光將在他未來的人生之旅,更努力的為「客家」做出更多更好的事情,讓客家文化永續流傳。

記者 林芷瑩
嗨,我是林芷瑩,有著些微強迫症的人,喜歡事情在掌控中如期完成。 希望接下來可以透過喀報與文字傳達出更多我想說的故事。
記者 林芷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