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黃屏瑜 懵懂入門 青衣花旦秀實力

黃屏瑜 懵懂入門 青衣花旦秀實力

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103級 鄭姿筠 報導  2011/05/14

      在這傳統文化逐漸消失的年代,從小學習傳統戲曲的人,會給人什麼樣的印象呢?老氣又古板嗎?黃屏瑜,小學畢業便開始學習客家戲的女孩,卻有著亮眼的外型和時髦的打扮,顛覆了一般人既定的想法,一見面就令人印象深刻。個性大方的她,或許是因為長期接受戲曲訓練,而造就出大將之風,說起話來有條不紊,穩重卻不呆板。


黃屏瑜在「楊家心臼」中扮演郡主一角,是個難度頗高的角色。(黃屏瑜/提供)

入戲十年 努力學客語 

  會踏入客家戲圈,黃屏瑜自己也相當意外。她回憶當初報考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入學考試的結果出爐後,自己有多麼的震驚。「客家戲耶!我根本完全不會說客家話啊!結果竟然進了客家戲學系!」

  當初的入學考試,是母親幫她報名的。因為聽一位熟識的朋友提到自己的女兒就讀於那裡,可以學習一技之長,獲得這項資訊的黃媽媽決定要讓女兒擁有與傳統體制不一樣的求學經驗,黃屏瑜也順應母親的要求,前去考試。就這樣,一句客語也不會說、對客家文化也完全不了解的黃屏瑜,踏上了與自身族群-阿美族文化差異頗大的客家戲一途。她笑說當初母親應該知道她是考客家戲學系,「只是不敢跟我說吧!怕小孩子會不喜歡。」

  如果要說客家戲和其他傳統戲曲有什麼不同,最顯而易見的差別,還是在於語言。因為是客家戲學系,理所當然的要學習客語,對黃屏瑜來說,這一切都得從零開始。她表示,發音是她學習客語的一大障礙,即使學了十年的客家戲,黃屏瑜仍是無法流利地使用客語。唱戲,只要把劇本背熟,演出絕對沒問題,但對於不是在客語環境中長大的人來說,每每說出的客語,總是會少了那麼一點「道地味兒」。

 她提及有時候和校長交談時,本身是客家人的校長常會國語和客語交雜使用,但是黃屏瑜卻始終用國語應答。「其實我是害怕說客語的」,她帶著不好意思卻又有些難過的語氣說。不過即使如此,黃屏瑜還是相當認真地學習客語,她還報名了由臺北市客委會辦理的「臺北客家書院」客語能力認證班,目標是通過中高級。

辛苦練戲 靓女飾老旦

  雖然是意外練起客家戲,不過黃屏瑜並沒有在這條路上半途而廢。回憶起中學部時每天緊迫的作息時刻表,她到現在都還記得一清二楚。黃屏瑜透露,以前學生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六點便開始練功,訓練的項目包括像是倒立、下腰等等,一整天的訓練課程,要到晚上八點二十分才真正結束。「辛苦歸辛苦,但是大家都是一樣的。」黃屏瑜並不引以為苦。今年大四的她,即將從戲曲學院畢業。身為客家戲學系的第一屆學生,黃屏瑜與這個科系相伴了十年,練了十年的客家戲,身邊的同學,有些人吃不了練功的苦,或是自覺不適合,早已退出,但她依然不為所動,繼續努力。

  在這十年當中,黃屏瑜經常遇到初識的人,知道她學客家戲後的第一反應常是:「客家戲啊?就是歌仔戲嘛!」面對這種全然不了解客家戲的人,黃屏瑜感到微慍和無奈,「這兩種根本就不一樣嘛!不要說它們很像什麼的,它們就是兩種不同的劇種啊!」她略帶激昂地解釋。

  在戲曲學院裡學戲的學生們,當基本功練到一定的程度時,便會開始主修一種角色,而學生們該主修何種角色是由老師所指定,若是日後發現人與角色實在無法相稱時,再轉換跑道。黃屏瑜所學習的角色是「青衣花旦」,所謂的青衣,又叫正旦,按照傳統,青衣在旦行是最主要的一類,扮演的一般是端莊、嚴肅的青年女性或是中年女性,例如賢妻良母、貞婦烈女等等。而花旦則是性格比較活潑開朗,動作也比較敏捷、伶俐的年輕女性,例如丫環等等。

  有趣的是,雖然主修青衣花旦,但是黃屏瑜卻不常演花旦,反而較常飾演青衣和老旦。「老旦」指一般老年婦女,唱與唸用真嗓,近似老生,但是動作比生角帶有女性色彩。大家都訝異年輕又容貌美麗的黃屏瑜,竟時常是老旦的飾演者呢!


除了平時在劇團演出,黃屏瑜還是個兼職模特兒,在不同的舞台展現不凡的魅力。(黃屏瑜/提供)

劇團演出 舞台經驗豐富

  黃屏瑜實際演出的經驗非常豐富,自國二開始,她便加入榮興客家劇團,創團人鄭榮興正是母校的校長。此劇團和學校有著簽約的關係,所以客家學系的學生們得以進入劇團學習。但是,黃屏瑜的同班同學中加入劇團的並不多,包括她在內,總共只有四、五個人,因此比起同儕來說,黃屏瑜算是實務經驗相當豐富的。舉例來說,榮興劇團的許多劇碼像是《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及《花木蘭》等戲曲,她皆有參與演出,此兩齣戲甚至曾在客家電視台播出呢!

  在榮興劇團現任副團長黃月雲的眼中,黃屏瑜雖然年輕,卻很有想法,而且相當努力,不只課業表現優異,甚至曾經擔任過學院的學生會副會長,同時也是榮興劇團重點培養的人才之一。劇團中採用師徒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師傅們用經驗累積出來的實力一點一滴的傳承下去。

  黃屏瑜的指導老師是江彥瑮,據她所言,江彥瑮可以算是劇團中的首席青衣,非常厲害。個性認真的黃屏瑜,相當重視每一場演出,不曾在台上出糗過,她強調,「對於演出,我是相當嚴謹的。」優秀的師徒組合,在客家戲圈中光芒閃耀。  

  榮興劇團位於苗栗縣後龍鎮,那兒是個典型的客家庄,因此,參與劇團學習客家戲的黃屏瑜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客家人。她認為一般人對客家人「勤儉」的刻板印象有待修正。「我遇到的客家人都很熱情啊,他們都會很大方地擺出滿桌的美味料理供我們享用喔!」想到令人難忘的可口福菜湯,黃屏瑜開心的笑著說。

  身為阿美族的黃屏瑜,本身非常注重自己族群的文化,問及是否會說母語,她語帶堅定的說:「當然會啊,怎麼可以不會說自己的母語呢!這是很重要的耶!」不過雖身為原住民的她,也努力學習客家話,藉由多了解一種台灣文化,更愛這片土地。

  一位原住民的女孩,在誤打誤撞、因緣際會之下,闖進了客家戲的領域,黃屏瑜除了在戲劇演出上有著出色的表現之外,對客家也產生了一份熱情,未來打算報考研究所,攻讀客家文化。

  舞台上、舞台下,黃屏瑜總是認真努力,不論她未來選擇的是戲劇還是研究,又或者是兩者兼顧,她都將帶著明亮而堅定的眼眸,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記者 鄭姿筠
我是鄭姿筠。 以源源不斷的好奇心為動力, 以邁向專業為目標, 期許自己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記者。
記者 鄭姿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