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攀緣不作秀 演好自己的角色
不攀緣不作秀 演好自己的角色
蔡妙鈴 報導 2009/05/14
穿著黑色上衣,梳著包頭的劉瑞琪,體態優雅,神韻爽朗。1960年出生在新竹縣竹東鎮,她的祖父母和父母都是客家人。「我是道道地地的客家人。」她自豪地說。一般客家人不敢說客家話,或者不敢承認自己是客家人的現象,並沒有發生在她身上,劉瑞琪打從骨子裡完全沒有客家人矮於閩南人或外省人的念頭。
小時候的她膽小害羞、身體虛弱,直到小學參加運動技隊後,不僅鍛練了健康的體魄,同時也培養了運動員堅忍的意志力。由於父親是美術老師,劉家姊妹都喜歡繪畫,不同於一般客家傳統強調唸書,雙親並不會在課業上施加壓力,父親以開明自由的教育方式,容許劉家姐妹各自選擇擅長的領域發揮。對於成績順其自然的劉瑞琪,後來考上崇佑企專,畢業後順利在台北的統一飯店當出納。
劉瑞祺與她的先生呂金園,一起參加新竹慈濟歲末祝福大會,兩人攜手在慈濟擔任志工。(攝影/蔡妙鈴)
轉換跑道一演二十九年
剛出社會的劉瑞琪覺得工作很新奇,但一個月後漸漸對一成不變的環境感到乏味,身體也因為心理因素出現異狀。碰巧此時她二姐的朋友在尋覓長相清秀的合音天使,提供了劉瑞琪轉換跑道的契機。她起先對陌生的表演領域感到害怕,然而由於經紀人不斷地鼓勵和邀請,加上出納一職的三個月試用期又已到期,她認為與其留在飯店,不如嘗試當個演員。另闢蹊徑的劉瑞琪儘管對於演戲一竅不通,但她發揮了身為校隊時所培育的「答應了就去做!」精神,認真克服眼前的困難,使她忘卻原先的恐懼。上天的安排相當奇妙,當年「閉俗」(閩南語)的小女孩,至今(2009年)演藝事業已邁入第三十九個年頭,第一部電影就是女主角的劉瑞琪,演藝路走得相當平順,一九八三年因《搭錯車》聲名大噪後,各地的做秀邀約如雪片般飛來,然而孫越和江霞都建議她珍惜羽毛,為了好電影努力,不要到處搔首弄姿。單純的她虛心受教,更發揮她身上客家人「哪匠」(固執)的脾氣,「我不要賺那個錢,我要辛苦地拍好戲。」
『不在別人面前搖屁股』
作秀是投資報酬率相當大的表演工作,在歌廳唱歌的二姐都求她去,因為唱歌唱一年的薪水還沒有她作一天秀的酬勞多。「我不要在別人面前搖屁股。」有個性的劉瑞琪笑說。在香港拍片經常巧遇聖誕節,但去參加幾次派對後她覺得不好玩,就不再跟著大夥應酬。她寧願獨自運動健身,欣賞看著車水馬龍的街道,享受異鄉的孤獨。
劉瑞琪喜歡一個人獨處的習慣,從小就有跡可循。假日時她時常騎著單車經過當時尚未擴建的竹林大橋,沿途行經橫山甚至內灣,看油菜花田、半壁山……等,治路欣賞鄉村美景,徜徉在大自然中。可能是這股獨特的氣質及隨遇而安的態度,即便身處在許多人前仆後繼地想擠進的演藝圈,劉瑞琪卻不渴望大紅大紫,而少了交際應酬的她也並不害怕減少演出的機會,「也沒想那麼多,我就靠天吃飯。」劉瑞琪回憶著。縱然劉瑞琪當時堅持不攀緣的原則,現在她承認應該適當地參與應酬,因為就是害羞孤僻的心態作祟,使她的星途沒有趁勢大漲。
母親是新竹縣北埔鄉人,每當移居美國的姊妹返鄉,他們一行人總是往舊市場尋覓熟悉的好味道,客家的菜包、湯圓和菜頭粄都讓她回憶起兒時的點點滴滴。說到北埔近年如雨後春筍冒出的客家擂茶店,劉瑞琪郤語帶懷疑地表示:「以前在北埔都沒看過客家擂茶,應該是商人的行銷手法。」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苗栗縣公館鄉,她隨著客家電視台的油桐花之戀劇組到了當地,但餐廳裡所賣的菜餚都不是客家菜,是應觀光的風潮而順勢出現。她認為促進觀光的想法很好,但必須讓大眾接觸到真正的客家傳統,那些非源自歷史的假象,與她記憶中的客家並不一樣。
延續語言要靠家庭努力
談到在客家電視台拍戲的經驗,劉瑞琪無奈地坦承,由於在台北鮮少有純粹客話溝通的環境,下戲後和其他演員都說普通話,偶爾也會忘記一些台詞的客家發音,此時她會求助父親或者其他長輩,例如在客家電視台主持節目的唐川大哥。然而和姊妹親密地撒嬌時,她會以客語「頂ㄟ鬧」(怎麼這麼討厭)表達最誠實的情緒。
她倒是回憶起有一次在專科同學面前和家人通電話,同學笑說她講客家話像在吵架,劉瑞琪有風度地回答:「我也覺得講台語像是在吵架,因為聽不懂你們說的話啊。」她認為本省人只是聽到陌生的語言,會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劉瑞琪並不喜歡揣測別人的想法,也許是傻太姐的個性讓她幾乎沒有閩客相處的困擾。
面對客語流失的現象,劉瑞琪語帶感觸地說,她弟弟的兒子會聽但不會說客家話,這是沒辦法強迫的。她也表示家庭是延續語言的關鍵,客家人心中保有純樸的精神並且傳給下一代已經值得鼓勵。她也讚賞有心人積極保留客家話的實際行動,而客家電視台所製播的節目也是很好的學習管道。截至目前為止,劉瑞琪參與了好幾部客語連續劇,未來她會繼續保持在線上,當一個富有包容性和慈悲心的客籍女演員,為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不僅參與大愛電視台的戲劇演出,更親身參與慈濟的下鄉義診,身體力行她所奉行的理念。(提供/劉瑞祺)
克服煩惱 當自己的空氣濾淨器
劉瑞琪以往面臨不順遂時總是生悶氣,長期下來讓她身心靈都承受相當大的壓力,十幾年前更因為工作繁忙,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使得愛美的她明亮的眼睛慢慢凸出來,也讓戲劇工作停擺,焦慮和消極的負面情緒開始籠罩著劉瑞琪。不過,懂得懸崖勒馬的她拒絕讓憂鬱的情況惡化,「演了那麼多角色後,我決定開始演好我自己。」她眼神堅定地說。在先生呂金園的介紹下,劉瑞琪與佛法有了第一次接觸,之後機緣的安排,她演出大愛台的《後山姊妹》。期間慢慢地受到證嚴上人和慈濟師兄姐的感動,她說:「穿上慈濟制服的同時,我也穿上了責任,對於自己的妄念和煩惱也有動力去克服。」 因病息影一段時日的她,在身體逐漸康復後,找上門的角色卻是女配角,後來更因年紀適合而扮演媽媽。一開始劉瑞琪很不願意接受殘酷的現實,心想:「我就是媽媽了嗎?」然而,總是懂得幫自己解套的她想:「要學習成為自己的空氣濾淨器,不能永遠抓著以前的劉瑞琪不放。」
三年前年在慈濟醫院做導覽時,劉瑞琪被問到一個嚴肅的問題.「慈濟人海內外分布這麼多,為什麼社會還這麼亂呢?」她鎮定地回答說:「我了解這種疑惑。因為少你一個人。」劉瑞琪認為,改善社會需要心動馬上行動,當旁觀者身體力行善念,就能真正地創造祥和社會。
歲月並未在劉瑞琪身上留下太多痕跡,總是和藹可親的她,謙虛地表示她時常以靜思語警惕自己。相信冥冥中有因緣牽著彼此的劉瑞琪,珍惜學習和認識每個人事物的機會,以讓愛循環、淨化人心為目標的她,將會一步一步地努力達成。
![]() |
記者 蔡妙鈴
升大三暑假去了趟東京,回來多了3公驚還多了新綽號--- Suzu。下次看到請呼喚我"酥祖"唷~ 喜歡拍照喜歡看電影還有上野樹里, 有空寫信給我miaoidea@gmail.com,我會很開心! 最後歡迎大家蒞臨喀報,見證我們茁壯的一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