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堅毅 闖出壽險一片天
溫柔堅毅 闖出壽險一片天
徐子晴 報導 2009/05/14
一頭俐落短髮,一身典雅套裝,一臉精明幹練,她是新時代客家女性歐碧芬。步入位於台北鬧區附近的商業大樓,充斥著都市的忙碌與冷漠,但是歐碧芬的臉上卻掛著親切笑容,坐在辦公桌前與客戶接洽。
客家女人歐碧芬,出生於挑園縣觀音鄉新興村,從小生長於傳統的客家家庭,親戚們都一起住在三合院裡。歐碧芬回憶道,小時候家裡務農,大環境不好,經濟比較吃緊,因此父母很辛苦,家裡有五個兄弟姐妹,媽媽除了白天負責農事之外,還要處理家事,而這一切的辛苦都是為了讓孩子有辦法繼續唸書。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也許真正的客家傳承不在於耳提面命,而在於不刻意經營的舉手投足之間。雖然父母不會對歐碧芬強調什麼客家精神及客家傳統,但父母的刻苦耐勞與勤儉態度,已成為她最好的示範。
家人是歐碧芬(中)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是她工作的動力來源。(相片提供/歐碧芬)
耐磨耐操勇於接受挑戰
歐碧芬現為保險公司的處經理,就現代的觀點看來,她是一個「新時代女性」,事業、家庭兩面兼顧。在事業方面,歐碧芬可說是所謂的「女強人」,已連續七年得到MDRT的會員資格(即一年內人壽保險銷售額達到新台幣四百萬者),並且獲得了國際龍獎主管組銀龍獎,而她的目標,是連續十年拿到MDRT的會員資格,以成為終身會員。雖然工作上十分賣力,但只要一回到家庭,歐碧芬就變成了一個好媽媽,陪著孩子上圖書館讀書,在孩子下課回家之前到家準備好熱騰騰的晚餐,「家庭我顧得還不錯啦。」歐碧芬笑著說,驗上洋溢著幸福,不難看出她對家庭的重視及用心的程度。
走過傳統與現代,從以前的石子路走到現在的柏油路,從傳統客家庄走到現代摩登高樓,客家血統及客家背景,究竟是一種血濃於水的羈絆,還是只是一張快淡化於時空的族群身分證?歐碧芬認為,客家精神與她本身的成就並沒有太大關係,但是她卻覺得客家人本質上是耐磨、耐操的。「同事常常說我很堅持,」歐碧芬流露出堅定的眼神說,「別人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我知道自己要什麼。」
在事業上,歐碧芬表示,由於一開始是當業務,所以在行銷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常常被客戶拒絕,也常因為客戶反覆的態度感到沮喪。「拜訪十個人裡面,會有八個人拒絕你。」歐碧芬說,也許是因客家人耐磨耐操的特質,所以她即便感到挫折,還是勇於接受工作上的挑戰,不會因為受到挫折就停下自己的腳步。
體認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經過了幾年的磨鍊,歐碧芬除了提昇自我的專業度外,也調整了自己的心態:她能專注於工作上的每分每秒,並享受工作完成所帶來的成就感。個性樂觀積極,喜歡和人交流,能讓人感受真誠的特質,是歐碧芬認為自己適合這份工作的主因。「我覺得我最大的優點就是積極正面,這讓我可以克服許多問題。」工作對她而言,除了能帶給自己及家庭更好的生活環境之外,也有很多附加價值,除了可以認識很多不同的人,也讓她體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做人比做事重要,人的溝通很重要,要怎樣讓別人認同你,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身為一個新時代女性,歐碧芬獨立能幹的態度及時尚優雅的裝扮令人印象、深刻,但她卻表示,即使從傳統走到了現代,她的思想及觀念還是很傳統,道德觀念很強烈,歐碧芬認為自己是個外柔內剛的人,不會像一般人對女強人的定義那般只在事業上全心衝刺,「家」對她而言,意義非常重大。「家是一種溫暖的感覺。」歐碧芬說道,她希望可以給自己的孩子好的生活品質及好的讀書環境,所以除了在事業上努力之外,也會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
提到對於孩子的管教,歐碧芬說,她和她先生都有一個共議.「讀書、交朋友、運動」她認為,父母除了提供好的環境之外,還必須陪伴孩子成長,此外孩子想做什麼,都會讓他們自己發展。在旁人看來,歐碧芬的一對兒女都貼心乖巧,也都考上了國內的知名學府,家庭感情十分融洽,可以說她已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
經過幾年的打拼,歐碧芬在事業上有一番成就,得到的獎牌及殊榮無數。(攝影/徐子晴)
抓泥鰍、醃蘿蔔、鹹豬肉
回憶起小時候發生的事,歐碧芬露出興奮的神情,彷彿一個小女孩似的說起那些遙遠的回憶。她說,小時候玩伴很多,都是堂兄弟表姐妹,而大家感情都很好,會一起玩踢罐子,在水溝裡抓泥鰍,還有晚上去偷拔甘蔗,這些經驗,是現在的都市小孩不能體會的樂趣。歐碧芬說,小時使很天真愛玩,喜歡和堂哥們玩遊戲,也不會想要認真乖乖唸書,只要課業不會太差就好,父母也不會特別管教。
另一令歐碧芬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住在三合院,中間是晒穀場,兩旁分別住了許多親戚。夏天來臨時,每當吃完晚飯後,大家就會搬出板凳,搧著用檳榔葉作成的扇子,賞月聊天,涼風徐徐,無憂無慮,大人說故事給小孩聽。這樣的畫面,就像是電影裡會出現的場景般,彷彿閉上眼就能看到小孩追逐於晒穀場,大人翹著腳聊天討論農事。
說到客家人,不能不提到客家菜。歐碧芬說,以前收成後多出來的蘿蔔都會做成醋蘿蔔,或是曬成蘿蔔乾,而客家菜裡常有的梅干菜,也是因為客家人勤儉的性格使然。客家人大多貧窮,可以吃的東西不多,所以會多種一點菜曬乾存放,以後可以慢慢食用。剛收成的新鮮冬瓜若吃不完,會切成一片片醃製起來,之後可以拿來煮肉片。
談到醃製梅干菜的過程,歐碧芬回憶道,以前媽媽會把梅干菜鋪在水泥地上,撒一層鹽巴,再鋪一層塑膠紙,重複幾次這樣的動作之後,小孩子就會赤腳在上面踩來踩去,幫助梅干菜軟化。「小時候不太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啊,就在上面蹦蹦跳跳踩呀踩的,很好玩啊!」 歐碧芬爽朗地笑著說。「客家菜真的很好吃喔,像是酸菜肉片湯,還有竹筍控肉、客家菜包和客家小炒等等,都很美味!」由於小時候環境困苦,平常飲食沒辦法攝取到肉類,因此醃鹹豬肉這道菜變成為了歐碧芬印象中最愛吃的一道菜。歐碧芬說,醃鹹豬肉就是一大瑰的五花肉,每到重要面日或是祭祖時說會切幾塊下來,沾蒜泥水吃,非常下飯。
每逢過年時節,是媽媽們最辛苦的時刻,歐碧芬說,媽媽那時真的很辛苦,要殺十來隻雞,準備大概兩大圓桌的菜,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佩服媽媽﹒從不計較自己做得較多。過年時,她除了幫媽媽拔雞毛和鴨毛之外,也會拿著鍋鏟東攪攪西拌拌。「我媽媽說我小時候就喜歡做菜呢」歐碧芬笑著說道,「到現在我也是很喜歡做客家菜給我的家人吃啊!」
身上流動著客家血液,也許傳承道兩個字對於許多客家人來說都太沉重了些,即使歐碧芬認為客家精神帶給她的人生不多,但還是看得到她背後客家精神的牽引,張開雙手,歐碧芬一隻手握著事業,蓄勢待發,往她的目標繼續努力邁進﹔另一隻手則握著家庭,孩子的健康快樂,是她臉上幸福微笑的來源。歐碧芬是新時代的客家女性代表,她站在自己取得的平衡點上,自信地綻放溫柔的笑容。
![]() |
記者 徐子晴
我是徐子晴,喜歡微涼的天氣和慵懶的環境。 常常忍不住咧嘴大笑,也常常忍不住熱淚盈眶。 目前最羨慕別人擁有一副好歌喉,可以為所有情緒找到出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