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金鐘又如何?斗室錄音天地闊

金鐘又如何?斗室錄音天地闊

沈祐平 報導  2009/05/14

    客廳中,彭達煙正專注地砌壺好茶,周圍擺滿了各種心愛的樂器和混音設備,無不具極具巧工。一旁的工作間,兒子彭俠穎正為明天的案子錄製音樂,在燈光泛黃卻別具氣質的屋中,一股平和而深沈的氛圍,隨茶香輕輕飄逸。

    彭達煙,一名新竹出身的客家人,經歷傳統與現代,走入傳播領城,跨足各種傳媒。無數風浪之後,最後在台中小巧精繳的家裡尋獲心靈上真正的圓滿。


彭達煙回憶往事,也不忘泡一壺好茶。(攝影/沈祐平)

困頓兒時咬著牙撐過  

    生於民國四十二年,出身於新竹的竹東鎮的小鄉村中,附近都是講海陸話的客家人。他的父親是個不識字的工人,儘管懷有聰明才智,卻無法和社會接軌。村子裡的困苦也非一朝一夕,彭達煙笑著說:「那個時候,誰不是這樣咬著牙撐過來?」彭達煙相當聰明,且有自主學習的慾望。即使因身為五個小孩中的老大,而有做不完的勞務家事,甚至假日時還得上林場扛木頭,做各種苦工,他仍隨身帶著書看。彭達煙不喜歡受到拘束,尤其是教條、填鴨式的教育,因此他為自己訂立了一些學習之道:「勇敢的嘗試,踴躍的吸收,勇往直前的向自己的路邁進」。到了初中時,桀敖不馴的彭達煙不喜念書,總是做著自己的事,直到導師有天到了他們位在窮鄉僻壤的家中,做了家庭訪問。當下他覺得:「這老師很棒,很用心關心學生,所以,我也要認真聽他的課。」就只因這簡單的想法,老師的用心得到回報。在關心學生的國文、英文老師課堂上,彭達煙都努力的學習,也造就了他文科方面相當的基礎。

竹中自由學風造就人才

    「以前的新竹中學嘛,到我這個階段,已經掉到中上的階段了,一直到你們現在已經不行了,」彭達煙感嘆地說道:「以前的新竹中學啊,那自由的學風,開闊的思想,那才是真正優秀的地方。」 彭達煙語氣堅定,神情略顯興奮地接著闡述道.「我們以前有個動員月會啊,是我們上大禮堂去批鬥老師,批評校長的時候,而且就是那位校長創立這制度的。我告訴你,真的是全部都攤開來檢查的,那校長真的造就太多人了。」 在當年的新竹中學,三分之二學生盡是客家人的環境,所有人總是一起快樂的學習,自由的發展。這樣的環境造就個性獨樹一格,藝文氣息濃厚的彭達煙,但他也因此對當時完全理工科的清大、交大相當不以為然。

  「這些大學生,也不過爾爾。比起他們只會運算的腦袋,新竹中學還才真的是大學。」 彭達煙飲了一小口茶,揮揮手道。也因此,彭達煙當時對上大學,並無太大興趣,科系也只填了文化大學的影劇系。擅長念書的他,毫無困難的就上了。誰知道,外面的世界竟有如此大的不同。

    彭達煙來到了大城市台北,就像每個初來乍到的遊子一般驚訝。文化大學的生活則令彭達煙相當不能適應,他表示,當時的影劇科系教授,都是把數十年前中國的東西,帶來課堂再念一次罷了,完全不能滿足有心學習的人﹔而同學之間的落差更是嚴重,不同於從小到大,身旁都是客家朋友。他感嘆地說,台北人相當權衡利益與心機,並非真誠的對待便能換來同樣的友誼。於是,大學的生活中,彭達煙仍是自行充實,自行努力。比起許多被趕鴨子教學的高知識分子,他的胸腹中充實得多。問及影劇志向和客家生活的牽連,彭達煙笑道,當時誰對客家有太太興趣呢?況且人的背景,也只是基石的一部分,對於傳播全面的喜愛,視野可以更寬廣,更宏觀些。

起伏人生寧靜中找快樂

    出社會後,彭達煙一如每個迷惘的年輕人,工作換了又換,也不知道做什麼最好。最後仍是從己所愛,走上傳播這條路。一開始在錄音室工作,也秉持著拼到底的精神,或許也和客家背景有關吧,別人休假,彭達煙就將別人的工作攬過來,甚至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到了月底,總是領別人的薪水兩倍有餘。若遇上不懂的技衛困難,也總是半夜一個人查書,刻苦又堅持的性格,造就他越來越充實的能力。

    「假如在那個年代,受過沒錢的苦,你就會知道了,」彭達煙苦笑道:「沒錢啊,實在太『憋』了,這時候,再怎麼苦撐也要讓自己賺到錢。」後來,彭達煙到了中國廣播公司,大展長才,沒幾個月就率領團隊拿下了金鐘,個人也得到音效獎項,隔年又率領團隊以廣播劇《奔向自由》拿了一次獎,但後來卻也因環境的不認同,以及許多勾心鬥角的是是非非,遂決定離開中廣,自己創立錄音室,也越做越有規模。

    然而十二年前,彭達煙因為被朋友所欺,二十年辛苦經營的公司、房子、財產全都一夕化為烏有,對於畢生努力認真的他,有如演員驟然被抽去腳下舞台,打擊甚大,但在傷心之後,他卻堅強的走出另一番想法,停下了奔波的身心,在寧靜中找到了快樂。目前,他已在台中的自宅重建錄音室,平日泡壺茶,玩玩新的錄音般備,一天依舊花十多小時在音樂和設備上。而許多精力也花在照顧與陪伴家人,其中,年輕而富才華的兒子,更是他注目栽培的對象。歷經風浪起伏,世態炎涼,彭達煙依舊積極的充實,平靜的泡茶。言談中並不多著墨客家意識、客家身分等,但他的身影,卻在刻畫出傳統客家質樸而堅強的輪廓,如同兒時扛木讀書的昂然。


彭達煙人如其名,思想上逸態飄然,生活中也是菸不離手。(攝影/沈祐平)

因為小蔣一句話  老子不幹了

  「那時候啊,覺得老闆欺人太甚」皺著眉頭,吸了口菸道:「我認真工作是表現我的態度,你卻當我傻瓜。一兩年了,一點薪資也沒加的打算,我就說,我不幹啦。」出身客家,個性直來直往,不容糟蹋的彭達煙,在這樣的情形下,離開了原有的工作崗位,並在數百人的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了中廣。「才進去兩個月,就拿金鐘啦。」彭達煙似是毫不在意的隨口說道。進入中廣後,他仍非常努力,同時勇於求知和表現。一九八三年,他以金鐘新設立的「音效獎」得到了人生中一個指標性的肯定,在事業上大放異彩。彭達煙的崗位,主要在於音效,這本只是眾多崗位的其中之一,但他以自己豐富的見解,將各同仁的工作導上軌道,將廣播劇做了更完美的詮釋。最後,隔年廣播劇《奔向自由》得到金鐘獎,許多參與的同仁都擁金鐘而歸,彭連煙也蟬聯金鍾的音效獎項。在光芒環繞彭達煙之後,許多勾心鬥角,明爭暗毀的事情層出不窮,彭達煙仍是認真於自己所著眼。但同時彭達煙看見中廣高層上司,做了二十年的傳播業,卻變成毫無生氣的官僚模樣。他認為,這不該是他待下去的地方。

    「但最大的影響啊,還是蔣經國總統那天說的話。」彭達煙略顯憤慨地說:「他說得了兩屆的,就不要再拿獎啦,給沒拿過的人機會。」彭達煙認為這是完全不對的想法,對於一個至高的榮譽,應該是有能者居之,這榮譽才有價值讓人才有爭取、爬上那位置的價值,而非剝奪強者的冠冕施捨給弱者,實不應為一項高等評鑑應有的行為。彭達煙對這樣的現象感到失望,便離開中廣,自行創立錄音室,也做得有聲有色。其後,彭達煙在事業上雖又經歷了不少波折,但一如所有堅強的客家人,彭達煙如今仍堅定、樂觀地工作與生活,超越了許多生活上的不如意與難過,他再度起身,做著讓自己充實的事情。或許正如他說的,他彷彿是客家人在現代社會中適應的縮影,波折的身,卻強健的心靈,以穩健的腳步,慢慢向圓滿邁進。

記者 沈祐平
記者 沈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