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黃唯洲 不忘初衷的第三代經營者

黃唯洲 不忘初衷的第三代經營者

記者 陳冠維 報導  2016/06/17

     「工作,千萬別忘了初衷!」這是黃唯洲每天提醒自己的話。

      黃唯洲,出生於新竹關西的客家人,是紹宏蜂園第三代經營者,在兩年前接手外祖父的養蜂事業,並在2015年開設「愛蜂園主題館」,以擴大銷售市場為目標。

電子轉業  接家族蜂園

      黃唯洲大學時期基於就業考量,決定就讀電子系,然而電子系卻不是他的興趣,因此在未修足學分情況下延遲畢業。畢業後入伍服役,服役的過程更了解社會現實。黃唯洲表示:「適應軍中的文化,能幫助自己快速適應職場文化」。退役後,在電子公司上班,擔任設備工程師的工作,然而工作內容與性質,讓他覺得自己好像機器人。

      工作的壓力,使黃唯洲有時喘不過氣來,甚至對家人大小聲,造成家裡氣氛不是很好,讓他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選擇。

      黃唯洲認為設備工程師很容易被科技業淘汰且替代性太高,隨時有人可以取代自己的職位。此外,黃唯洲想擁有自己的事業,而不是當別人的員工。加上在擔任工程師時與家人鬧得不愉快,造成家人的心理負擔,讓他感到後悔。

      深入考慮後,認為自己可以去接手外祖父的養蜂產業,可以與家人一起工作,能有時間與家人好好相處,也能讓家人開心。於是2014年黃唯洲辭去原本的工作,前往紹宏蜂園擔任第三代經營者。


黃唯洲將家族事業轉型,打造愛蜂園,於2015年春天開幕。(陳冠維/攝)
 

愛蜂園主題館  從生產轉向行銷

      在決定接手紹宏蜂園時,黃唯洲開始思經營方針。蜂園是在1969年由黃唯洲的外祖父張紹祖創立。經營理念以「真」為核心思想,外祖父並曾自豪的說:「賣了一輩子的蜂蜜,從没賣過一滴假蜜!」。

      過去紹宏蜂園的行銷對象,以親朋好友為主,廣告方面以熟客口耳相傳。因此主要銷售市場是竹北,最大的範圍到整個新竹縣。基本上外祖父主要專注養蜂與產蜂蜜,行銷方面並未太多著墨。

      黃唯洲在決定接手時,開始思考新的紹宏蜂園經營方式,認為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擴展行銷市場與建立自己的品牌,因此決定在蜂園旁邊裝修一間主題館,專門行銷有關蜂蜜的產品,而「愛蜂園主題館」就此誕生。


從黃唯洲外祖父以來,紹宏蜂園歷年得到各種獎項。(陳冠維/攝)
 

提升品質  獲得客戶信任

      主題館展售有關蜂蜜的產品,並介紹紹宏蜂園的緣起。此外黃唯洲亦架設社群網站,利用網路推銷自身的產品,例如臉書的愛蜂園粉絲專頁、line與instgram等,藉由社群媒體提升愛蜂園的知名度,並建立網路銷售服務,以突破地理的限制,增加行銷量。黃唯洲表示:「我做的這些轉變,其他人都在做,我只是把過去家裡沒有做的,開始執行而已」。

      愛蜂園的品牌建立是黃唯洲的另一個轉變。在建立品牌之前,蜂蜜基本上是以接近成本的低價銷售給親朋好友。建立品牌後,由於管銷的提升,因此必須提高產品價格。令許多老客戶不是很能接受,認為只因為多了一個品牌就變貴了。

      因此,黃唯洲決定提升產品的價值,並將產品走向精緻化,例如外觀的包裝、禮盒的設計、正確知識的傳達、耐心貼心的客服等。另外,由於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黃唯洲定期送驗蜂蜜獲取消費者的信賴,而黃唯洲總是以笑容、熱情與自信面對來訪的客人,讓愛蜂園品牌漸漸被客人認同。他希望以後客人想到愛蜂園,能聯想到健康的、快樂的、美好的每一天。

      經營網路行銷平台與處理實體店面的事物,花費了黃唯洲大量的時間,因此與家人協調,希望在人力不吃緊的例行巡視工作部份,能讓其他家人負責,而黃唯洲這部份時間,則用在擴展市場與服務實體店面的客人。在需要充足人手的採蜜工作、蜜蜂搬運的繁重工作時,黃唯洲就會暫停愛蜂園品牌業務,到蜂場一起與家人合力完成。

快樂的養蜂人

     愛蜂園主題館營運迄今,大致上還算順利,蜂蜜行銷量還在黃唯洲的預估之中。然而2016年出現預料外的狀況特別多,氣候的不穩定,如持續的大雨、降雪、霜害等,造成蜂蜜產量大幅度地減少,在這種狀況下,黃唯洲不得不將蜂蜜產品之售價進行調整,。

     面對漲價的危機,黃唯洲表示:「最大困難點是如何向客人解釋蜂蜜必須漲價」。一般蜂蜜採收後可以放置一到兩年,由於去年蜂蜜銷售非常好,因此幾乎沒有蜂蜜的庫存,今年才會因氣候問題被迫調整價格。

     不過整體而言,蜂蜜的行銷量仍繼續成長,因此黃唯洲開始思考如何擴展事業,目前愛蜂園有跟一些食品業者合作,增進彼此的曝光度。之後想利蜂園後面的空地,讓客人參觀蜜蜂與採集蜂蜜的過程。

     對於黃唯洲而言,現在的工作,正是他夢想中的工作,自己能當經營者且擁有自己的事業,甚至能幫上家裡的忙,每天與自己的家人一起快樂的工作,讓他感覺自己像個真正活著的人,而非機器人,這正是他工作的初衷。


紹宏蜂園的養蜂場。(陳冠維/攝)

 

記者 陳冠維
記者 陳冠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