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年發聲 吳政哲的不老志業
為青年發聲 吳政哲的不老志業
記者 楊凱傑 報導 2016/06/17
他叫吳政哲,今年三十一歲的他,與一般的上班族無異,上班時間從早上九點到下班六點,時不時地坐在電腦前處理各種文書和電郵,偶爾會稍稍滑一下臉書和開會。在這個身分之外,他其實是一位青年人權工作者,處理的工作深深地影響著這個世代的大小朋友。
吳政哲目前在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簡稱「台少盟」)擔任督導,除了負責經營台少盟在台北古亭的青年會館,辦理各種青少年相關活動、支援同事各種業務外,他還肩負倡議的角色,代表民間的壓力團體,推動和監督政府有無落實牽涉青年權益相關的法令。
青春志業始於慈青
將「為青少年爭取些什麼」作為志業,吳政哲認為是慈濟啓發他對此的初衷。在擔任慈濟的青年志工時,接觸了許多的青年,並有了「改變青少年想法」的動力。抱持著這份想法,吳政哲受到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的邀請,在2012年正式成為台少盟的一員。
對吳政哲來說,之所以喜歡與青年共事和溝通,在於青少年有良好的可塑性。「變動、可塑性佳」便是他對青少年下的註腳。「他們有很多的可能性,然後他們是彷徨的、需要陪伴的,需要一些支持的力量,所以我們正在努力提供一個環境讓他們可以做這樣的事情。」粗獷的外表,卻難掩炯炯的眼神中對青年的肯定。
吳政哲的父親是六堆客家人,在他出生的時候就移居到高雄市了。求學的日子上,一路就讀附近的瑞祥國小、國中到高中。直到2000年的那個暑假,吳政哲偕同父母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幫忙後,心中起了變化,決心投向慈濟。在家人的支持下,高中轉學進到了慈大附中,接受全人教育的人文薰陶。
即使到了大學和研究所,甚至到台北工作,吳政哲的生活重心還是放在慈濟相關的事務上。大學加入了大葉大學的慈青社,跟著他們到處辦營隊和志工,並且與社團的學長姊、學弟妹,還有志工爸爸、媽媽們交情甚篤。研究所來到了世新大學,也進到了慈青社。在台北的古亭工作,他也就近指導師範大學的慈青社。在慈青的日子雖然也不輕鬆,但對吳政哲而言是卻是充實和欣慰的。
在那個同時,他也同時獲得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在那場頒獎典禮,他見證了年輕人愛的影響力可以很有力量。隨後也因為這個獎項,受邀到當時青輔會辦的少年高峰會,以及青少年政策白皮書論壇。同時在那個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台少盟,還有他現任的老闆—葉大華。
吳政哲在台少盟擔任督導的工作。(吳政哲/提供)
成為台少盟的中堅份子
吳政哲在大三的時候開始了他在台少盟工讀的日子。由於當時的台少盟還只是一個三人的小型組織,人力缺乏,因此當時的工作量基本上比照正職來做,不會因為是新手的關係而減少。那時候的工作並不輕鬆,要斡旋在青輔會等政府機關和社福團體之間,還有政策、倡議的東西要處理。
2012年的時候,吳政哲正式在台少盟就職,同時也實踐著他的理想。直到今天,他成為聯盟伙伴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就是個辦事能力很強的人,不怕輸同時也不服輸。」在台少盟擔任實習生的賴怡安這麼說道。
在台少盟,吳政哲屬於研發組的一員,負責青年六大權其中三權的倡議—文化休閒、公平受教和社會參與權,以及一部份的勞動保護權。兼職經營台少盟臉書粉絲專頁之餘,他透過網路方式去呼籲社會對青年權益的關注。
另外,吳政哲還擔任台少盟的督導,負責培力青少年參與政策、監督政策、推動修法等。「培力這些少年代表也是我的工作,然後在這幾年有很多的時間都在各個縣市培力這些少年代表。」由於兒少權益法的修正,讓他投入了青年培力的行列。除了上述的工作外,他還參與了電影出版品分級審議。
青年會館 青年交流的場地
台少盟的青年會館隱藏在師大文教區附近。牆壁漆上鵝黃色等溫暖的顏色,大廳的中間擺著一張長桌。吳政哲與他的同事們圍成一桌,正與聚樂邦(Clubon)的青年伙伴們洽談場地的合作計劃。除了大廳,還有一間衛浴、廚房、辦公桌,以及掛著「台少盟好色計」牌子的小房間。
聚樂邦的成員向台少盟介紹他們的宗旨。(楊凱傑/攝)
這樣的小空間也見證了不少的歷史。許多中輟和社會上弱勢的青年來到了台少盟「好色計」工坊,讓他們在就業的路上得以和社會銜接。另外,反黑箱課綱的學子們也曾駐足在這個場地,籌劃著一場高中教育現場的知識革命。不過,這個可免費租借的空間,使用率卻不高。
5月26日的下午,才剛結束與聚樂邦的會晤,吳政哲和他的工作伙伴便開始著手如何推廣,讓更多的青少年發現、免費使用這裡的青年會館。吳政哲還逗趣地在會館打卡拍照,並在臉書上向朋友們宣傳這樣的「好康」。
「我們應該把青少年視為一個準公民,這裡所談的青少年指的是12到24歲,一個銜接兒童和全球公民的過程。」吳政哲認為這是一個「轉大人」的階段,大家應該以「準公民」的角度來看待青少年,而這也是台少盟的宗旨。
從2012年開始,吳政哲在台少盟的四個年頭,接連發生了一系列的學生運動:從「太陽花」到「反黑箱課綱」,無不是以學生、青少年為主體的抗爭劇碼。在幕前的運動之外,其實幕後還有像吳政哲這樣,默默耕耘的青年人權工作者。
吳政哲站在社運人士俗稱的「戰車」上宣講。(楊凱傑/攝)
![]() |
記者 楊凱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