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立堅 生活的創造家
詹立堅 生活的創造家
記者 洪若華 報導 2016/06/17
木頭的沉著穩重、一圈圈不規則的紋路、大自然特有的外貌及氣味,到了詹立堅的手中創造出絕無僅有的性格。家具,不就是每天在家跟自己相處的東西嗎?詹立堅的「小詹牌」木工產品追求的是:實用性為要,品質與美感兼備。而創造,正是他隨時在做的事情。
詹立堅擅於把手中的木頭化為神奇。(洪若華/攝)
敲敲打打 打造創業路
生於苗栗市的詹立堅,從小的興趣就是敲敲打打、組裝東西,搞破壞的功力也從不缺少,尤其喜歡木頭的質地,做木工這件事是一直以來的興趣,既不是父母親傳承下來的,也不是拜師求藝學來的,「地板類的,我只要看過人家做,我就會了。」對於木頭的喜愛,使木工成為創業的首選。
詹立堅大學就讀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他開玩笑說,「我比較不會讀書,如果我再聰明一點,可能現在就不只這樣喔!」畢業後並未以工程師為志向,反而以跑業務開始,中途曾與父親一樣進入「跑車」的行列,當聯結車司機,雖然賺得多,但成日坐在駕駛座上使前景更加朦朧,為了要走出自己的路,決定先累積資本。
在「跑車」的日子裡,詹立堅晚上在夜市兼差,賣東山鴨頭。他花了不少功夫研發了獨特秘方,一邊滲透其他家東山鴨頭,汲取箇中奧秘,發現別人家的鴨頭可以這麼香是因為化學添加,震驚之餘,他繼續嘗試改良配方,堅持不添加化學物。存到一定的資本額後於2014年自行創業,桓興有限公司正式上路。
自修木工 新創競賽嶄頭角
詹立堅拿出各式材質的樣品,將樟木加水之後,香氣立即充滿鼻息,他順口提到,「知道現在樟木都拿來做什麼嗎?拿來窯烤pizza。」木材的應用有很多種,樟木的氣味拿來窯烤披薩反而有很好的效果,但對於詹立堅來說,還是喜歡將它拿來敲敲打打,做出實用的家具。
在成為木工師傅的路上,詹立堅並沒有拜誰為師,而是一直以來累積的實力,以及創業前兩年接木工工作時邊做邊學,習得各種師傅技術上的「稜稜角角」。他逗趣地說,發達的網路,如「goo先生」(google)、「臉神」(臉書),也是一個學習的重要來源。也因此,在一種工法上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比較。
2015年,在參加客委會舉辦的「客庄青年新創事業賽」時,評審認為詹立堅的作品流線性不夠,因此與優勝擦肩而過,但他堅定地訴說自己的理念,「家具不是藝術品。」他做家具的基本理念是,一定要實用且人人負擔得起、要在不同製程中比較出最不費時耗物的方式,這樣不只自己方便,也符合一般人對於耐用家具的平價需求,進一步將客家文化要素融合進去,雖是設計的一大挑戰,卻是他欲致力的方向。
在新創事業競賽中的作品為「檔案鍵盤收納櫃」,椅子扶手形狀正是參考客家阿婆坐的藤椅。客家藤椅的特色,是椅背的高度較低,脖子無法靠著,也有人戲稱這就是「硬頸」的精神。而收納櫃是另一個小巧思的所在,客家人喜歡「藏」,在木椅下方設有小抽屜,外表與木椅融為一體,讓人難以察覺這裡有個收納櫃。
此次的競賽中,有評審建議詹立堅:作品要有靈魂。這句話打醒了他,成為他創新的動力之一。
要以創新的步伐前進,休閒生活的調適很重要。喜愛露營的詹立堅,為了露營時保暖以及半夜肚子餓的需求,因緣際會下打造出改良式燒柴鍋。做事本愛追根究柢,了解理論就能應用的他,自行跟回收場買廢材,以機械工程的背景、可行性高的設計,及從沒有消失的手創精神,完成了燒柴鍋,上頭還能煮東西,達成「飽暖」的雙重功效。進一步,煙囪也設計成不需要買特殊帳篷,就能排氣的角度,他還花了一筆錢將「煙囪的角度」拿去申請專利。
講述這件事蹟時,詹立堅飛揚的神情與得意的心情展露無遺,在自己動手做的過程之中得到不少的成就感,創意也在休閒娛樂時自己找上門。手創就是他人生中的好夥伴,也在獲得靈感的同時找到自己。
詹立堅在客庄青年新創事業競賽時的作品:「檔案鍵盤收納櫃」。(詹立堅/提供)
「賺來做」 不忘追求創新
詹立堅的公司不只發展木工家具,在空閒時亦會接代工。他一人身兼老闆、設計師、木工師傅,壓力不可避免地襲來。找來合作的師傅們有時也會跟他觀念有衝突、技術上無法溝通融洽,每個師傅有自己的堅持與做法,使他也在這方面傷腦筋。
「這個社會,一個人是無法存活的。」詹立堅強調,一個人下決定固然很有效率,但不可否認,有自己的團隊才能於全台打天下。設計不是他的強項,目前亦尚未找到合作夥伴,雖想要在設計上再創新,但忙碌及壓力使他沒有時間專心投入。
客語有句俗諺「賺來做。」道出現代人常落入賺錢來讓自己繼續埋頭苦幹的惡性循環裡。雖然先求溫飽,才能求創新,然而創新一直是掛在心頭的重點目標。他絕不要如俗諺一樣,做一個毫無意義忙碌的人。
詹立堅的孩子也很喜歡自己動手做木工,父子的感情更加緊密。(詹立堅/提供)
曲折卻清晰的方向
詹立堅的小孩在老爸的薰陶下,也對木工有興趣,不到10歲的他,不准拿刀,只能拿最基本的手工具。由他自己設計,與老爸一起做成的飛機燈,高高的掛在家裡。
提到小孩繼承木工的話題時,詹立堅臉上出現複雜的表情,他覺得木工很辛苦,選別種行業來試試看也行。不過不可否認的,小孩藉由木工與老爸縮小了距離,也使小孩具有空間感,連堆積木時都可以很精確的堆出一個大英雄。
未來的路是什麼樣子的?詹立堅沒有畫地自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永遠不忘記往前看,只要不要跌太深。」
![]() |
記者 洪若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