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曾建富 晴耕雨讀 選擇自己的生活

曾建富 晴耕雨讀 選擇自己的生活

記者 江怡萱 報導  2016/06/17


晴耕雨讀小書院門口。(江怡萱/攝)

     位於桃園平鎮,小路彎進去別有洞天,扶蘇草木與木造建築之下是一家獨立書店,「晴耕雨讀」是店名,也是書店老闆曾建富與洪毓穗的生活理念:「晴天耕作、雨天讀書。」好似充滿返璞歸真的浪漫,其實為了譜出這四個字的美夢,底下交織的是兩人辛勤的汗水與淚水。

      晴耕雨讀小書院開始於2013年八月,受到文化部文化產業創業圓夢計畫的補助支持,夫妻倆便卸下原先的工作,在先生曾建富老家附近尋覓適合的地點,希望開一下獨立書店。小書院的前身是一間卡拉ok店,店裡的翻修與整理都是靠夫妻倆一手搞定的。

從無到有 打造心目中書店

     生長於桃園龍潭客家家庭的曾建富,靦腆的笑容下,藏著客家人克勤克儉的純真。曾經在工研院擔任七年的工程師,主要負責資訊系統的開發;而現在,在晴耕雨讀小書院,擔任「木工部長」、「資訊部長」和「水電部長」。

     「雖然買比較快,但若我不去試,我永遠也學不會。 沒有人會為你負責,為自己負責,走自己想走的路,不論結果,都是體驗人生。」第一個店裡的木製書架,花了曾建富一整天的時間。從打程式的手到握著錘子敲敲打打,曾建富從木工的開始,一步步陪伴老婆打造心目中書店的樣子。

     「希望這裡是一家分享美好生活的書店。」老闆娘淡淡地笑著說「我們不喜歡大張旗鼓或煙火式的活動,所以未來慢慢增加讀書會、講座或音樂等較溫暖安靜的活動,我們一直相信美好的事物不必大聲喧嘩,只要認真的把事情做好,幸福美好自然會來到。」

      開幕的前兩個月,晴耕雨讀小書院的人少少的,但隨著老闆娘發想活動企劃宣傳,老闆致力於實踐及美化環境,小書院也逐漸步上軌道。外頭美麗的草坪,帶著一些農家生活景象的擺設與一旁的稻田相呼應,令人印象深刻;店內的木工作品,從桌子到書櫃,甚至是擺放書籍的展示架,這些皆來自於老闆的巧思巧手。

      晴耕雨讀小書院也在開幕一年後,被網友選為全台最美書店,打響了知名度,更有偶像劇慕名來取景。除了美麗舒適的閱讀環境,書院每月都會固定舉辦講座,像是焦桐、楊照、張曼娟等作家都曾來小書院,暢談寫書理念,拉近讀者與作家之間的關係,也讓桃園地區的文藝氣息更加濃厚。


晴耕雨讀小書院內部。(江怡萱/攝)
 

弭平差距 創建獨立書店購書平台

      過往獨立書店是透過書籍經銷商進書,但進書門檻較高,必須達到一定的購書金額或數量書商才會送書到書店。這種進書辦法對於小成本獨立書店的經營造成極大的困難。

      201412月,水木書苑老闆蘇至弘號召成立「有限責任臺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希望能聯合全台獨立書店的力量,讓小書店可以進到更多書,不再被地區經銷商所限。同時,曾建富被選為合作社的理事,決議合作社的共同事項,並撰寫了讓社員訂購書籍的網路資訊平台,於2015年四月上線,至今,每月處理的訂單金額高達一百萬元,服務了友善書業合作社內一百多位社員的訂書需求。

       「在過去,我只是為了做資訊而做,意義好像不存在,但寫這個購書平台,我知道我在產生好的影響,也符合了我寫程式的初衷。」談到這個在外面價值一百多萬的系統,曾建富靦腆的笑了笑,在他心中,能夠產生更有利更深遠的影響,才是更勝於百萬的無價之寶。

生活態度 體現全新客家

       對曾建富來說,客家精神是這三十幾年來的生活的寫照,而客家家庭的生活態度,來自於爺爺奶奶的身教。「爺爺勤儉到在外面撿到一個釘子都會拿回家收好,我是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對我來說,這都是身體力行的。」曾建富希望他能把上一代身教給他的客家精神,繼續透過身教傳承給他的下一代,三歲的女兒,讓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學會的不是抽象的客家,而是生活態度。

      位處於客家鄉鎮,為了讓書院更有魅力,老闆盡可能地去找一些客家歌手或是客家表演。在2014年,曾邀請SHOW影劇團及客家歌手黃瑋傑來書院進行表演。在這些活動之下,其實都蘊含著老闆曾建富想要傳達正面社會意義的能量。

      曾建富談到,在黃瑋傑的音樂之中,能聽到新一代的客家歌手用對土地的關懷在唱客家歌,曾建富認為,這是客家精神的轉化。在過往的客家山歌中,能夠聽到前人努力工作、打拼的聲音,而現在的環境,賺錢不再是最困難的問題,「停下來看看周邊的環境,你有沒有善待你的土地。」關懷周遭環境所需要的事物才是當代人們最需要注重的事。他很感動,新一代的客家歌手可以唱出全新的客家風味,也希望將這樣全新的客家風貌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書店老闆整理書籍。(江怡萱/攝)
 

累積能力 在未來發揮實力

      「過往努力的痕跡,其實都會在你未來產生不一樣的共鳴、幫助。」談到從工程師到書店老闆的選擇,曾建富對此感到充實。想要轉變、想要挑戰的動力,是他在開書店的過程中所體認到自己希望選擇的生活型態。「晴耕雨讀」浪漫的想像,是要一腳一步好好構築的。


曾建富認真討論自身的選擇。(江怡萱/攝)

記者 江怡萱
記者 江怡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