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周暐恆 幸福手感 印出文創夢

周暐恆 幸福手感 印出文創夢

記者 賴昀 報導  2016/06/17

  座落於新竹縣竹北市大片稻田之間的的玩印工作室,是負責人周暐恆所期許的絹印基地。工作室外,微風徐徐,蟲鳴鳥叫;工作室內,明媚的陽光灑落,不大的空間內整齊排放著絹印所使用的網版、油墨等工具以及印刷作品,牆面上則有著周暐恆親手印刷上去的圖案、文字等。

  在這裡,周暐恆希望將絹印這項傳統工法介紹給更多人認識,並透過創新,將絹印變得更簡單也更有趣,把它特有的幸福手感分享出去。


在承載夢想的絹印基地—玩印工作室中,周暐恆洋溢著溫暖的笑容。(賴昀/攝)
 

玩印緣起

  本身就對手作物品有興趣的周暐恆,原本沒有想過要以此為業。在大學畢業後,進入新竹科學園區就業,開始了長達五年的夜班、加班生涯。當時他對自己期許是能夠在30歲以後不用再上夜班,卻發現工作環境難以改變,遂萌生了轉業的念頭。

  在考慮未來方向時,父親留在竹北的一座閒置廠房浮現腦海。在周暐恆讀幼稚園時,父親從台北來到竹北經營鞋子加工廠,而隨著台灣鞋業王國的時代過去,父親跟著產業外移的腳步出走印尼,空出的廠房幾經出租但都經營不久。周暐恆原本打算將廠房上網出租,在整理的過程中勾起許多幼時的回憶,漸漸喜歡上了周遭的環境,他心想:「既然租不出去,那我自己來用。」就這樣產生了創業的想法。

  和一般創業者不同的是,周暐恆是先有了廠房,然後打算創業,而後開始思考經營項目。在思考時,周暐恆想到了做絹印的舅舅。絹印又稱為網版印刷,利用手工或感光方式在網板上做出鏤空的圖案,再刷上油墨便可將圖案印刷出來。在周暐恆小時候,有一位叔公經營大型的絹印工廠,母親那邊的親戚都過去幫忙,當時住在阿婆家的周暐恆也曾經參與,但因為刺鼻的化學油墨味道而對絹印工作沒有興趣。

  長大以後,傳統的絹印被機器印刷所取代,盛極一時的絹印工業因此沒落,家族中也只剩下舅舅仍在經營。在舅舅的鼓勵下,周暐恆拉著表弟一起去和舅舅學習技法,傳承舅舅的經驗,並在上網查詢相關資料時,發現絹印(英文screen printing)在國外做為大量印刷的商業藝術,非常流行,而在台灣卻變得非常少見。周暐恆說,「很多人連這個(絹印)是非常復古的東西都不知道,還以為是新的東西。」抱著想要分享的心情,玩印工作室在2013年的夏天悄悄地成立了。

工作室經營

  一開始,利用手工印刷方便性高的特點,周暐恆以客製化服務為為工作室的經營方向,除了因無需龐大的生產線而能夠小量生產外, 印刷的成品顏色也容易變換。當時,依靠的是周圍人脈所介紹的訂單。相較於竹科工作的穩定,自己創業充滿了不確定性,在工作室經營一陣子之後,人脈能夠帶來的訂單變少,周暐恆開始對不穩定的收入感到不安:「不知道下個月有沒有辦法餵飽自己。」

  後來,周暐恆嘗試前往市集跑攤,提供絹印體驗,「想要把這個(絹印)帶出來分享。」並積極地到處去聽青年創業講座,學習他人的成功和失敗經驗。藉由網站、臉書粉絲專頁的架設,加上跑市集宣傳所累積的成果,工作室逐漸有了知名度,新的訂單隨之而來,同時陸續有客戶表達對製版的興趣,周暐恆便利用絹印原理簡明的特點,發展教學,除了在工作室開課外,也前往學校進行教學。收入穩定之後,安下心的周暐恆開始向客家委員會申請補助,除了獲得補助款項之外,客委會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工作室得到更多曝光機會。

  今年,周暐恆的大學同學張育誠成為了工作室的新夥伴,讓他有了一個能一起討論工作室經營計劃的對象,周暐恆對此非常重視,他說:「創業要一直改變,你不可能只是維持現狀,你要想到長遠,想到今年的計劃是什麼?明年的計劃是什麼?」而有了討論對象,對他而言是莫大的助益。


周暐恆投入絹印教學,分享絹印的幸福手感。(周暐恆/提供)
 

印想法.印故事.印夢想

  周暐恆的舅舅所做的絹印工作是成衣代工,龐大的印刷量全部由人工完成,非常辛苦。而周暐恆的經營目標是小量的、客製化的成品,他說:「我不是想要單純做代工。」對於每一位來到工作室的客人,他都懷抱著「他為什麼會來這裡?」的好奇,藉由接訂單時的互動去認識客人,將客人的故事連同印刷的圖案一起分享出去。如果接到團體服的訂單,這個團體也會有他們的故事。「把大家的故事加進來,讓這件衣服更有感情,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商品。」周暐恆這麼認為。

  周暐恆有許多客人是創作者,他鼓勵他們將獨特的想法、想做卻不敢實踐的想法印出來。他期許著玩印工作室成為絹印基地,「全台灣的人假如想到絹印,就會想到這邊,想來這邊玩。」他說出這句話時,眼睛閃閃發光。以這個願望為根基,周暐恆奠定了工作室「印想法.印故事.印夢想」的行動信念。

  對周暐恆而言,絹印是正在沒落的前人智慧結晶,但是手工印刷所能夠控制的厚度變化、飽和度變化、甚至是顏色的漸層變化,是機器印刷難以達到的。機器印刷雖然快速,印出的卻都只是單純的複製品,相反的,手工印刷縱使有誤差,卻飽含無可取代的感情,生活中的小樂趣便蘊含其中,這樣的溫度也使得人和人之間增加更多互動。

客庄經驗

  工作室位於客家聚落,周暐恆因此和附近的客家伙伴認識、產生互動,也時常前往鄰近的新瓦屋每週六所舉辦的十三好市集擺攤、帶絹印體驗,並在市集中接觸到來自不同客鄉的朋友,從中碰撞、結合客家元素,創作出別具客庄風味的作品。

  由於母親是客家人,周暐恆將自己會說的一些簡單的客語句子寫下來,再加上簡單的幾何圖形做成印刷網版。他也曾經去關西石店子老街,將台灣紅茶公司總經理羅慶士所撰寫的客家三行詩印刷出來,配上插圖做成新的設計。此外,周暐恆會與其他領域中客家產業合作,嘗試過替客家歌手黃子軒做藍染布印刷、幫關西老街的老屋和復古童玩照片製版供遊客印刷、將客家花布加上印刷創造出新樣貌等。

  現在,周暐恆研究著絹印工法的創新,朝向工具開發和課程設計努力,希望開發出新的製版方式,讓製版不必侷限在工作室的暗房中,而能夠在更多地方進行課程,進行絹印分享。他表示:「我賣的不是商品,是DIY。」他期待,來到玩印和市集中遇到的客人,都能夠運用他所提供的絹印技術,創作、組合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印出屬於自己最獨特的東西。

  未來,周暐恆希望能夠將工作室的規模擴大,將整間廠房的空間都充分利用,在這個宜人的環境下,把絹印變的更簡單、更有趣,讓更多人知道絹印,聚集所有對絹印有興趣的人,在這個充滿溫度的絹印基地,印出夢想。

記者 賴昀
記者 賴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