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涂旭帆 不平凡的「奇異」之路

涂旭帆 不平凡的「奇異」之路

記者 林千慈 報導  2016/06/17

  從新竹內灣再往尖石行駛一個多小時,曲曲折折的山路轉入一個種滿了李樹、桃樹以及奇異果樹的深山秘境,放眼望去,整片山谷遍地佈滿的小白花,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遠眺到對面宜蘭的山頭。枝頭上垂掛著還未成熟的奇異果,而樹葉上的奇形怪狀的殘缺,正是這片土地並未受到農藥噴灑的絕佳證明。

  青年農夫涂旭帆的家鄉在苗栗造橋,由於爸爸到城市打拼,所以他從小在台北長大,雖然如此,他並沒有就此切斷和鄉下的接觸,反而常常自己回鄉下陪阿公阿嬤。一直到了高中,假日時還是會獨自搭客運回到苗栗,接著轉搭一小時只來一班的公車,再走路回到阿嬤家。也許是有過這段成長經歷,他對鄉村一直懷有比較濃烈的情感。

  考大學的時候因為很喜歡自然環境,所以涂旭帆進入了中興大學就讀跟環境生態有關的園藝系。他笑著說,那時家人並沒有料到日後的他真的會走向農業,因此對於他的選擇沒有異議,只要他喜歡就好了。大學時期涂旭帆從事了許多農業方面的工讀,例如管理溫室,後來為了更專精學習的方向,繼續攻讀研究所,畢業之後服役也參與了多明尼加的農事技術服務團。


青年農夫涂旭帆對農業充滿想法與實踐。(林千慈/攝)
 

不畏艱苦  學以致用投身農業 

  回台之後,涂旭帆不畏社會對於務農的觀感,毅然選擇投入農業。最開始他花了三年以無農藥、化肥以及除草劑的方式照顧一塊農地,種植奇異果、桃李等作物,有了產出之後便向網路平台尋求合作,對外銷售農產。

  「不能因為農業是弱勢、務農又很困難,所以這樣就不從事,當初就是學這科,有專業知識又不學以致用的話,那就會更困難了」,涂旭帆認為即使台灣的農業現況有很多問題,但不能因為都沒有人想要做就不去做,否則永遠沒有改變的機會。

  涂旭帆回憶起他在2010年的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布置展場時,一位家長當著他的面前,告訴小孩說:「你要好好念書,不然會以後就像那些哥哥姐姐一樣」,當下他感到又好氣又好笑。老一輩的人寧願孩子去外地工作或是當公務員坐辦公室,也不要他們回鄉下務農,農業的價值被嚴重低估,就連家裡也會覺得書念那麼高去種田,倒不如國小畢業就直接去種田,這種根深柢固的觀念普遍存在許多人的心中。

  「台灣的農業是一個偉大、很傻的行業」,涂旭帆娓娓地說道,人民失業的時候,農村會吸收勞力,工業缺乏人力的時候,又會徵求農業青年投入行業,缺水就要讓水,缺電讓電,物價高漲時,蔬菜糧食的價格又會被壓低,各個領域都要犧牲農業,但好處從來不會分享給農業。然而, 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轉變,加上農村的高齡化,年輕人再不回來務農的話,台灣的土地生態、食物來源、農村文化將會面對很大的問題。

  涂旭帆表示,在山上從事農業要耐得住寂寞,因為在這裡常常只有一個人,一大片的果園幾乎都是他一個人要整理、照料,當然也不是沒有試圖徵過人手,但即使他開出了不錯的條件,還是無法吸引到願意長期待在山上的人來工作。

堅持理想大不易

  雖然涂旭帆有農業的背景,但是學術專業學的是合理化施肥,不反對使用肥料與農藥,因此要踏入有機的領域時,所有知識與技術都得從頭來過,即使他已經事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規劃,真正在投入的時候,實際的狀況仍然充滿風險,土地、水、天氣都不好掌握,比預想的困難上好幾倍,沒有堅持以及熱忱的話,很難以持續。 

  涂旭帆一邊疏著果,看著被蟲咬的作物,一邊無奈地表示,「毛毛蟲對作物造成的損害太大了,正常來說不會有農家願意讓葉子被咬成這副德行」,但是蟲會吃是一定的自然法則,要做有機栽培就要有親眼看著蟲吃的心理準備。

  此外,因為果樹的培植沒有其他蔬菜那麼容易,而奇異果從栽種到採收往往要經過四、五年,一開始常常入不敷出,為了減緩成本的壓力,即使到了現在還是必須透過種一些高麗菜才能勉強維持平衡。 


奇異果樹上佈滿咬痕的葉子,是涂旭帆堅持有機的印記。(林千慈/攝)
 

願當憨人  堅持安全有機栽種  

  「大家的消費習慣已經長期被養成用眼睛去買東西,而不會追溯東西從哪裡來,也只會比較東西的價格而不是價值。」涂旭帆感嘆地說,大部分人都覺得吃一點農藥不會死,所以不會去關注自己吃進了什麼,通常要等到身體健康出問題了才會發現大事不妙。

  涂旭帆認為每當發生滯銷的問題時,政府當局都會喊出要大家「幫忙」買的口號,久而久之也給人一種農業比較低階,消費者是在施予恩惠的感覺。涂旭帆說,這種結構性的問題要慢慢去引導觀念的改變,雖然很多人都把有機當作是一種宣傳的方式,不過購買農產品時,最實際的還是實地去認識種植的人和環境,能夠建立起雙方互相信任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未來想投入農業的年輕後輩們,涂旭帆建議要先想好整套流程怎麼進行,他不會告訴他們這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農業是相當高投入、高風險、低報酬的工作,可以先去別的農場工作或是產業,深入觀察某個農業的方向,因為什麼東西都要花錢,也可以透過跟別人合資的方式來開始。

  儘管農業的這條路從來都不順遂,涂旭帆還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雖然一般提到奇異果就會聯想到紐西蘭,但其實台灣的環境對於奇異果也非常有發展性,他有自信自己所栽種的品質不比進口差,單價甚至更有競爭力。

  除了農場的經營,涂旭帆目前也在台灣推廣有機奇異果栽培,他希望未來可以聯結奇異果農們成立共同品牌,透過共同的行銷包裝與運銷來增加競爭力,長期下來達到健康、品質與環境永續等多重目標。

記者 林千慈
記者 林千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