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2007/05/24
傳科系系主任郭良文邀請傳科系助理教授陶振超、林照真兩人合開「電子報」課程。
2007/09/10
為因應交大「傳播與科技系」電子報課程所需,決定架設系統,設立網站。在傳科系助理教授林照真規劃下,網站稿件分為「社會議題」、「人物」、「樂評」、「書評」、「影評」、「文化現象」、「照片故事」七類,二十八名修課同學即日起供稿。網路系統則由傳科系助理教授陶振超、工程師陳銘棋負責。
2007/09/13
首次召開便當會議,電子報第一屆編輯台展開運作,首任總編輯為傳科系98級同學沈昭邦。
2007/09/17
修課同學作品第一次上網。
2007/10/15
天下雜誌電子報編輯溫典寰到班上演講電子報的內容與編輯。
2007/10/12
傳科系98級同學鍾瑄、彭敬雅、蘇芳儀三人組成「網頁工作小組」,並由鍾瑄製定新網頁。
2007/10/28
正式版(Version 1.0)網站與系統平台誕生,增設「總編輯推薦」欄目、「本週疾速王」欄目。
2007/10/29
經修課同學表決,多數同意以傳科系98級同學曾偉旻提議之CasT.net為本網站名稱。曾偉旻提出三個理由說明:
一、CasT在英文為「丟」、「擲」之意。同學創作、生產內容,就像是丟了
一顆石頭到水中,這顆石頭將會在水面產生漣漪。這池水就是我們的社
會,同學所擲的石頭,會對社會產生莫大的影響,因此,丟石頭的人要
為自己的作品負責。
二、CasT又是「角色」、「卡司」之意。如今同學是電子報的內容生產者,
應該自我期許成為傳科系的超強卡司,日後也能在新聞工作上成為
Big Cast.
三、CasT剛好有C與T來代表傳科系的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2007/11
在網站名稱確定後,傳科系98級同學陳貞儒提出以《喀報》為電子報的中文名稱,獲得全班通報,並延用至今。取名《喀報》乃因傳科系屬客家文化學院,但又不是客家媒體,所以CUSO一下,稱為《喀報》。
2008/3
- 創刊半年後的《喀報》開始多媒體及互動的報導形式,包含電視、廣播、Flash等多媒體運用。
- 《喀報》第一次參與清交梅竹賽的報導,由鄭瑋津設計《喀報》梅竹專刊網頁。報導形式已採用多媒體製作方式。
- 《喀報》因梅竹賽報導詳實,交大校友刊物《交大之聲》不但轉載,還邀請同學負責交大傑出校友撰稿事宜。
2008/6
《喀報》創刊一年,第一年《喀報》記者結業。
2008/9
- 《喀報》進入第二年,因為課程繁重,由傳播所王淑美助理教授加入教學行列。
- 《喀報》同學首次印名片,在採訪時正式使用。
- 《喀報》接受同學提議,新增「心情故事」欄目,可以進行主觀式的寫作,其他欄目都是真實寫作(non-fiction)。
2008/9
《喀報》依然被傳科系同學認為是大三最重的課程,但卻有交大土木系學生郭大齊來選修,屢勸不退,表現非常優異,是第一個來修本課的非客家學院學生。
2008/10
交大公共關係室,每週都會從《喀報》中選擇需要的文章,放在公關室專屬網站中。採用文章,均另付稿費給撰稿同學。
2009/1
《喀報》由師生共同決定增設「最佳寫作獎」、「最佳攝影獎」、「頭題王」、「急速王」、「最高點閱率」、「進步獎」、「編輯團隊獎」等獎,增加同學的學習動力。同學亦可參與投票。
2009/3/6-3/8
《喀報》第二次集團隊力量報導梅竹賽,由何宛芯設計《喀報》梅竹專刊網頁。因苦無記者證,第一週總編輯還特別向校長反映,請求支持。梅竹賽期間,所有採訪者均著由課堂助教王郁勳所設計的《喀報》採訪工作服,令人印象深刻。另外,並增設「即時報導」項目,獲得更多清交學生的關注。
2009/3
《喀報》下學期的創作,除仍要求同學採取多媒體的製作方式外,還要求同學須自行設定主題範圍,進行長期、深入追蹤報導,不得隨意找題目創作,以增加同學的企劃能力。同學叫苦連天。
2009/5
《喀報》寫作能力受學校肯定,交大生活輔導組邀請《喀報》同學撰寫有關交大優良導師等事宜,但同學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因而作罷。
2009/6
除一名同學停修外,其他同學均順利通過「魔鬼訓練」。但均認為老師要求過多,學分數過低。
2009/9
《喀報》修課同學學分由二學分增為三學分,課程名稱由「電子報」改為「整合數位媒體實作」,除林照真、陶振超兩名教師進入第三年教學外,新增同系的魏玓老師為任課老師。
2009/9
《喀報》新增行銷作業,由陶振超老師負責指導。有兩項作業,「喀報閱聽人大解析」及「梅竹賽行銷企劃」。
2009/12
晚上9:02花蓮外海發生規模6.8級的地震,造成喀報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災情。強震使得系統重新啟動,當時吳奕樺正在編輯徐念慈的稿件,文章被鎖住30分鐘。
2010/1
喀報主機移入計算機與網路中心的機房,提供讀者與同學更穩定的服務。
《喀報》依慣例設定獎項,並新增「錯字王獎」,得獎者保密。
2010/3
《喀報》連續第三年報導梅竹賽,亦由100級林詩雯同學設計新的《喀報》工作服、黃艾如設計《喀報》梅竹專刊網頁,將在今年梅竹賽時登場。
2011/9-10
多多2.0豪華升級為3.0版,版面由交大應用藝術研究所同學王育勳所設計。
2011/3
《喀報》由101級的同學合力出動,帶來第四年的梅竹即時報導。《喀報》工作服由羅文婕設計,《喀報》辛卯梅竹特刊的版面設計則由黃宣儒同學負責。
2011/8
《喀報》授課老師魏玓卸任,由傳科系老師李美華交棒。
2012/3
第五年的梅竹即時報導,由傳科系102級的同學上陣。《喀報》壬辰梅竹特刊網頁的設計則由蔡雯琪同學負責。
2012/8
《喀報》資深老師林照真老師亦因為轉職關係,卸下六年的喀報生涯。103級的《喀報》則由張玉佩老師以及李美華老師共同指導。陶振超老師則因旅美七個月,暫離《喀報》授課老師一職。不過,多多系統如有問題,仍經常支援課堂大小事。
2013/3
- 清交兩校因體資體保生問題僵持不下,最後決定梅竹停賽一年,清大則另覓台大舉行「傅陪梅賽」。針對此事,103級推出梅竹停賽特刊,由戴裕蒨擔任總編輯,與同學們合力將停賽始末進行完整的報導與說明。
- 由於停賽特刊並非每位同學參與,因此授課老師張玉佩與李美華兩人決定給予103級新的挑戰--《喀新聞》的製播。《喀新聞》是為時40分鐘左右的專題報導合輯,共有四集。每位同學必須前往虛擬攝影棚錄影,擔任包含製作人、攝影、化妝等職務。最後,完成的《喀新聞》則公播於新竹的振道有線電視。
2013/6
為鼓勵優質的喀報作品,由張玉佩老師推行金喀獎的舉辦。每個類目將有一個優勝與三到五個佳作,得獎機制為同學投票推選,輔以老師的指導與意見。同時,獲獎作品也得以在該學期最後一周再次出刊於「金喀獎特刊」,放置於喀報網站長達整個寒假。
2013/8
《喀報》授課老師李美華卸任,由傳科系老師林慧斐交棒。
多多系統3.0豪華升級4.0版本,新版多多因應社群媒體的發達,增加了許多功能互動留言的功能。此外,在文章分享上也更加快速方便,提高《喀報》文章的能見度與與轉載的機會。
2013/9
《喀報手冊》與《多多手冊》第一版製作完成。前者的目的為理解喀報的運作流程、各個類目書寫的宗旨與目標,以及各種編輯採訪上的小撇步等。後者則是因應新版多多的上線,指導同學如何操作多多系統,以利同學快速上手。
2013/10
消失的172:多多系統資料庫轉移,然而在轉移過程中,工程師意外地覆蓋掉喀報172期,導致該期文章全數遺失,所幸經過一番搶救,文章已全數復原成功。
2014/1
102上學期結束,陶振超老師卸下喀報授課老師一職。
2014/4
102下學期由於梅竹賽停賽的緣故,因此取消梅竹特刊,改為推行《客院十年》&《傳科十年》。
2015/3
乙未停賽?年重新打梅竹賽特刊電子報指導老師 林慧斐/許峻誠
2015/10
香港「校園學報新聞獎」「喀報」抱回三項大獎 指導老師林慧斐/許峻誠/陶振超
(http://dct.nctu.edu.tw/page_honour.php?id=88)
2015/9
與YAHOO與風傳媒合作。己有多篇作品上YAHOO新聞
2015/9
傳科系林慧斐老師卸任,由黃靜蓉老師接棒。
2015/9
《喀報》名片和工作服由106級林筱晴設計,影音新聞鏡面由106級林儒均製作。
2015/9
無償授權Yahoo!奇摩與風傳媒轉載《喀報》文章。己有多篇學生作品在兩個新聞平台露出。
2015/12
舉辦「喀報前瞻講座」,受邀的業界講者為聯合新聞網總編輯張立。
2016/3
丙申梅竹賽特刊,指導老師為許峻誠和黃靜蓉。特刊首次增加特殊媒材製作,包含互動媒體、電視專題以及資訊圖表等,試圖打破梅竹即時賽況的框架,挑戰深度報導的可能。梅竹總編輯由106級林儒均擔任。
2016/5
《喀報》記者林湘芸以「原住民狩獵 是英雄是罪犯」獲得第13屆新傳奬之「最佳原住民平面新聞」。
2016/11
《喀報》記者趙廣絜以「先知瑪莉 黑暗中的光亮」獲得第5屆校園學報新聞奬之「最佳專題攝影圖片」。
2016/2
有感於交大與新竹科學園區比鄰而居,傳播與科技學系又強調科技與社會關係的探討,因此新增「科技」類目,同年9月更名為「科技新知」。
2016/9
傳科系許峻誠老師卸任,由黃淑鈴老師接棒。
2016/9
回應學生並非各式評論的專家,《喀報》將「書評」、「樂評」、「影評」合併成「藝文評論」,讓學生自由選擇評論對象。此外,過去「心情故事」流於情緒抒發,較無積極觀點,因此改成「自由創作」,鼓勵學生創意思考。
2016/9
《喀報》名片由107級陳昶安負責,《喀報》工作服由107級朱倫君設計,影音新聞鏡面由107級張巧宜製作。
2016/12
第二次舉辦「喀報前瞻講座」,受邀的業界講者為泛科學總編輯鄭國威。
2017/2
丁酉梅竹特刊,指導老師為黃靜蓉和黃淑鈴。延續丙申的多媒體形式報導,學生依體育賽事屬性,決定媒材的使用。梅竹總編輯由107級邱琨皓擔任。
2017/4
有相當比例讀者是透過手機閱讀《喀報》,但行動裝置不支援《喀報》多多系統的Flash,因此傳科系老師陶振超帶領資訊助教李佳昇,將多多升級到HTML5的規格。
2017/5
106級許人文和林筱晴以過來人的身分,在大四趕製畢業專題之際,肩負起《喀報》前台改版工作,也感謝轉任應藝所老師許峻誠全程督導,新版《喀報》預計9月上線。
本期疾速王 ╱ 楊世莉
